Search Articles/Users
Follow

Last Followed

Last Updated

Username

2022

Ava Gregoraci · Jun 11,2023 10:22

No Access Permission

Your user group (LV1) does not have permission to view this content (LV2)

Cancel

Save to
FebBox

TV Shows

Jun 11,2021 13:33

Add

Add New Folder

FebBox Insufficient Available Space

1056.56 GB of 1000 GB Used

Your FebBox requires more storage space to save files. Please upgrade your membership, purchase additional space, or organize your FebBox storage space to continue saving.

Buy Extra Space

Return the root directory, Clean up space

cnBeta中文业界资讯网

8 Followers

20262 Articles

cnBeta.com成立于 2003 年,是中国领先的即时科技资讯站点,已成为重要的互联网IT消息集散地,提供软件更新,互联网、IT业界资讯、评论、观点和访谈。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快速响应;报道立场公正中立;尽可能提供关联信息;网友讨论气氛浓厚。

我们致力于奉献适合中文读者阅读的科技资讯,呈现科技如何影响人们生活的报道。
Put away

More

Recent

苹果睡在苹果税上

摘要:顶流苹果又上热搜了,这一次是因为“税”姿太差。起因是,欧盟它老人家出手,让苹果拆掉了自己的几块床板。本来尽享“优质睡眠”的时区越来越少,吃瓜群众也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这是不是翻车了”。在欧盟《数字市场法》的监管压力下,苹果已官宣在欧洲推出特供的系统,做出两个重要的改变: 欧洲的苹果系统将允许用户从App Store以外的第三方下载并安装应用,并允许用户能够更简单地更换第三方浏览器为默认浏览器。以及,应用商店向应用收取的佣金从30%一下降到17%,并且从第二年开始下降到10%。翻译一下:苹果能从欧盟收的苹果税,被大打折扣。这个拆床板的过程,也是经过一些拉扯的。在这之前,欧盟曾以反垄断为由向苹果开出过一张18.4亿欧元的罚单,欧盟委员会负责竞争政策的执行副主席表示,苹果滥用市场主导地位,限制开发者向消费者介绍苹果生态系统之外更便宜的流媒体音乐服务,这是非法的。面对这样的指责,苹果这么高大上的科技公司,第一反应竟也是,写小作文。苹果发布的一条长文里说,欧盟委员会未能发现任何消费者利益受损的实质性证据,且忽视了这一市场繁荣兴盛、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现实,才做此项决定。小作文写的,立意深远;但床板,苹果也还是先拆为敬了。床板是隔山隔海的拆的,但让中国网友在自己家的炕上也坐不住了,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展开了如下讨论——苹果税这玩应儿到底合不合理?欧盟等几个主要国家已经减税了,其他国家要不要跟?以及苹果在中国抽佣率仍为全球最高标准,是不是搁咱这儿割韭菜?在#苹果税#的热搜话题底下,有理性的网友们分析,苹果差别对待对应用生态构成的冲击,还有人围绕中国市场如何回应开脑洞、出主意。不过,智搜分析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用户对此的态度是,生气。什么样的睡眠,是最优质的睡眠?答:身边睡着爱的人的;或者,直到自己睡着还能欻欻赚钱。站在这个角度来看,曾经,苹果税一直是苹果最可以酣畅入眠的依靠。苹果公司2023年财报显示,苹果2023财年总营收3833亿美元。营收贡献第一位是iphone业务,营收贡献第二位就是包括Apple Store在内的服务收入,占比达22%。而在今年第一季度财报里能看到,截止2024年3月30日,苹果服务收入的毛利率百分比达到74.6%,其中就包含了高额的苹果税。再有苹果财报还透露过,截止2022年底,苹果累计向开发者支付了3200亿美元,较2021年的2600亿美元增长600亿美元。也就是说,仅2022年这一年,苹果就向开发者支付了600亿美元。推算一下,Apple Pay给开发者的费用抽佣过15%-30%,那就是说2022年苹果得到的佣金在120亿-240亿美元之间。在苹果服务收入里,苹果税收入的占比能达到15%-30%,甚至在同期总营收里都能占到3%-6%。其实,这个深度睡眠的时区,也一直在被挑战。欧盟为什么给苹果发一张有史以来第三大反垄断的罚单?那是因为,瑞典音乐流媒体平台Spotify在前线摇人。它指出,苹果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收取苹果税,设置反规避规则,不允许APP介入外部的付费链接,以至于许多苹果用户订阅时要多花钱。从开罚单到降佣金,这其实是一场事先张扬的漫长博弈。在这个过程里,欧盟还先后施行《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算法监管框架》《数字市场法案》《数字服务法案》,一步步遏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阻碍竞争行为所导致的恶意垄断,一次次削弱苹果和开发者、用户不对等关系里产生的权利压力。用欧盟委员会主管反垄断事务的委员韦斯塔格的话说,就是希望确保用户能在网上获得广泛的安全产品和服务选择,确保企业公平、自由地竞争。3月7日,是苹果跟《数字市场法案》“交锋”的最后期限。然后我们就看到了,苹果正式官宣在欧盟地区实行全新的苹果税政策,抽佣从30%(标准企业)和15%(小型企业)下调至17%和10%。这一役,或许可窥见洞天,互联网苦苹果税久矣。荷兰、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都在猛力摇醒躺赚的苹果。2021年开始,荷兰反垄断机构指出苹果滥用主导地位,对相关约会应用程序制造商施加不合理的限制,要求其对支付问题做出调整。苹果原本没有理会,直到荷兰反垄断机构对其处以500万欧元的罚款,并随后每周罚款500万欧元。这是真金白银地罚啊。为满足监管命令,苹果后面不得不对使用外部链接或应用内第三方支付的开发商收取的佣金从通常的30%,降至27%,正式妥协、全面整改。此外,韩国在2021年也通过了一项禁止苹果强制收取苹果税的法案,日本在2023年则宣布要推进自己的《数字反垄断法》。苹果税的床板不停咯吱咯吱作响,这也决定着市场的态度。已经有人不那么愿意,跟睡不好的苹果交个朋友了。巴菲特在去年第四季度就已小幅减持苹果股份,今年第一季度再次加大减持力度,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苹果持仓从去年的49.3%下降至40.3%。巴菲特的解释是,目前资本利得税率比较低,出于合理避税而减持苹果。这话在外部的理解里,是有所保留的。毕竟自2024年以来,华尔街分析师下调了苹果股票的评级。加上欧盟的反垄断法律对苹果税全面出击,让人很难不多想。苹果在欧盟降低佣金以后,中国网友为啥激动和焦急?我们这个地方源远流长的价值观就是,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但是现在,全世界都知道,姆们买贵了。当其他国家纷纷要求苹果调整佣金费率后,据2023年苹果财报显示,其服务板块营收为223.1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16%,占总营收的24.9%。结合苹果2024财年第一季度来看,其服务收入为23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其中,中国是苹果全球第二大营收来源国(以单一国别计)、第三大营收来源地。其实,米哈游、莉莉丝、丁香医生等中国开发者代表也曾跟苹果抗争,希望引导用户通过网站和APP外支付购买服务,价格更便宜。但最终被强制下架,不得不重新接受人家的游戏规则。此前,丁香医生App的更新被苹果拒绝,其跟App Store审核部门展开数次沟通,都被告知存在避开苹果应用内购买功能、内容或服务的问题,无法通过审核。同样,当年#米哈游曾试图绕过苹果税#的话题一上热搜,不少苹果用户火速站出来发声,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妈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苹果在欧盟减税以后,用户对区别对待的感受变得愈发强烈,他们除了给中国开发者投去一波波怜爱的目光,自身也开始表现出一定的抵抗性。尽管摇醒苹果税的声音越来越密集,但有一种支持苹果税的声音说,苹果能收这个苹果税,就是因为它能收。创新者获得垄断利润,是对创新的保护。这个睡着也赚钱的利润,是对创新的保护。回首乔布斯时代,收苹果税,确实也是这样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能让苹果建起一座舒适的后花园,很多项目在此得到滋养后扎根生长。在消费品逐渐萎靡的当下市场,苹果税就变成了一条压在开发者头顶的高压线。对小微创新企业来说,常规版的15%还是欧盟版的10%,划出来的其实是两条截然不同的生命线。更何况,普通企业承担的还是更高的抽佣率——30%。即便是Epic Games这种大型欧美互联网公司,也在诉讼里痛陈苹果走向了初衷的反面,从创新力量变成了“控制市场、阻碍竞争、遏制创新”的庞然大物。Epic放出《 堡垒之夜》宣传短片,暗示苹果已经变坏这个税收到今天,也许是创新的遗泽,也许是创新的贻害。而人们想拆掉苹果税,反感的并不是苹果躺着赚钱。而是你躺着赚的钱,源于有人醒着受累,更源于有人醒着受着累还被区别对待。就像Epic games说,不想向法院寻求金钱赔偿,是要实现“公平竞争”。 原文:苹果睡在苹果税上

Report

Unwanted commercial content or spam

Pornography or sexually explicit material

Hate speech or graph violence

Harassment or bullying

Other

马斯克预测人类30年内在火星建城市引热议:人类文明太脆弱 我希望能在火星上死去

摘要:关于人类在火星建立居住基地的畅想,我们已经在无数科幻电影中见到了。那人类多久才能生活在火星上呢?最近,马斯克发表了自己的预测——30年内肯定能够在火星上建一座有人类居住的城市。前不久,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X上发帖称:“我们几年后就能登陆火星了”。 对此,马斯克评论称:“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不到5年,不到10年可实现载人登陆,20年内可能会建起一座城市,文明也会得到保障”。本月初举办的米尔肯研究院全球峰会上,马斯克强调了人类文明的脆弱性,并提到历史上许多文明已经消逝。他认为,为了克服这种脆弱性,人类需要成为一个多行星文明,而火星移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步骤。“如果我真的要选择一个离世之地,火星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在此之前,我渴望能够深入探索这个红色星球。”“我所倡导的并非简单地从地球迁移到另一颗星球,然后任由地球走向衰亡,我们追求的是成为一个多行星文明,这样的布局将确保任何单一事件都无法将我们的文明推向终结。”马斯克说道。2016年9月,马斯克在国际宇航大会上发布登陆火星的蓝图,称“如果事情超级顺利”,载人登陆火星“可能需要10年期限”。马斯克2020年12月称,他依然对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到2026年载人着陆火星“高度自信”。 原文:马斯克预测人类30年内在火星建城市引热议:人类文明太脆弱 我希望能在火星上死去

Report

Unwanted commercial content or spam

Pornography or sexually explicit material

Hate speech or graph violence

Harassment or bullying

Other

OpenAI内幕曝光:高管怒斥遭打压 7100亿AI巨头内外交困

摘要:万万没想到,美国OpenAI公司的“宫斗大戏”竟然迎来了第二季。近期,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沃(Ilya Sutskever)官宣离职。同日,OpenAI超级对齐团队负责人之一的简·雷克(Jan Leike)也宣布离职。 就在大家为离职事件进行讨论之时,5月18日凌晨,简·雷克直接在社交平台X 上连发13条推文,自述心路历程,并爆料对齐技术团队遭到OpenAI CEO奥尔特曼(Sam Altman)们的打压。简·雷克表示:“这是我担任 OpenAI 公司超级对齐部门负责人、高级领导以及执行层成员的最后一天。在过去的 3 年里,我们的团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我在公司核心发展重点的问题上与领导层存在长期分歧,最终无法调和。我认为应该将更多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为新一代 AI 模型做准备的工作中,但目前的发展路径无法顺利达成目标。我的团队在过去几个月面临巨大挑战,有时难以获取足够的计算资源。”简·雷克强调,创造超越人类智能的机器充满风险,OpenAI 正在承担这一责任,但安全文化和流程在追求产品开发过程中被边缘化。“我们应该极其严肃地对待通用人工智能(AGI)可能带来的深远影响,尽最大努力优先做好应对 AGI 的准备,确保其惠及全人类。OpenAI必须转型为一家将安全放在首位的AGI公司。”针对简·雷克的爆料信息,5月18日奥尔特曼也紧急发文回应称:“我非常感激简·雷克对OpenAI在 AI 超级对齐研究和安全文化方面的贡献,对他离开公司感到非常遗憾。他指出了我们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我们对此表示认同,并致力于推进这些工作。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会撰写一篇更详细的文章来讨论这个问题。”5月19日凌晨,OpenAI联合创始人、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发长文回应称,感谢简·雷克对 OpenAI 的贡献,并强调对 AGI 风险与机遇的认知,包括呼吁国际治理等,而且阐述为安全部署更强大系统所做的努力,如GPT-4的推出及后续改进,而未来更具挑战性,需提升安全工作以匹配新模型,但承认无法预知所有未来情况,强调需紧密反馈、严格测试等。今天早上5点,奥尔特曼再发推文承认,公司员工有签保密协议,退出条款包括撤销员工在公司的既得股权,如果他们贬低公司或承认这些条款的存在,但奥尔特曼认为这“不应该是”,并补充说他对这些条款“真的感到尴尬”。“大约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该团队已开始修复标准离职文书。如果任何签署过这些旧协议的前雇员对此感到担心,他们可以联系我,我们也会解决这个问题。对此我深感抱歉。”奥尔特曼在推文中表示。实际上,当前,这家估值1000亿美金(胡润研究院数据,约合人民币7100亿元)的 AI 巨兽OpenAI正面临新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承压。奥尔特曼最近表示,未来 OpenAI 希望训练人们经常使用 AI,从而不断产生更大的技术价值。伊利亚与奥尔特曼的内部路线之争如果把时间重新拉回到最初OpenAI“宫斗”之争之时,今天只是这场围绕伊利亚与奥尔特曼路线分歧的“续集”。2023年11月17日,作为全球最受瞩目的 AI 公司,OpenAI董事会突然宣布解雇CEO奥尔特曼和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并宣布公司CTO米拉接任。舆论哗然,这一事件引发全球关注,多位公司高管和投资人声援支持奥尔特曼,包括OpenAI的最大支持者微软等,游说让奥尔特曼重新掌舵,明确表示奥尔特曼是OpenAI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这个过程中,伊利亚伙同OpenAI董事会合作试图解雇掉奥尔特曼。据The Information,在 OpenAI 当天举行的全员会上,伊尔亚承认员工所说的这是一场 “政变”。他表示 “你可以这么说(是政变),但我觉得这只是董事会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几天后,在舆论的包围下,剩下的董事会成员改变了主意,恢复了奥尔特曼的首席执行官职位,并选择集体辞职。2023年12月8日,OpenAI特别委员会聘请美国著名律师事务所WilmerHale对奥尔特曼“罢免”事件进行审查。今年3月,经过数月的调查,OpenAI最终宣布,奥尔特曼并未有不当行为,即“不构成强制解雇”。董事会解雇奥尔特曼是基于与他的关系破裂和信任丧失,而非产品安全、开发进度、公司财务状况或对投资者、客户和商业伙伴声誉的担忧,并没有发现奥尔特曼应该被解雇的证据。因此,奥尔特曼将继续担任公司CEO、董事职务。据前Salesforce CEO布雷特·泰勒(Bret Taylor)的说法,对董事会混乱的后续审查得出结论,前董事会与奥尔特曼之间的信任严重破裂,但没有证据表明首席执行官误导投资者或以不安全的速度推出产品。在前董事会解散后,布雷特·泰勒被任命为OpenAI董事。“这只是董事会和奥尔特曼先生之间信任的破裂。”泰勒表示,之前的董事会“本着诚信行事,没有预料到之后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尽管奥尔特曼最终重回OpenAI并执掌大权,但其与伊尔亚两派对 OpenAI公司发展观念的不同,这一路线之争一直没有得到圆满解决。实际上,随着ChatGPT 爆火,在奥尔特曼的带领下,OpenAI 加速了商业化步伐,通过追求利润来资助非营利目标,也不再开放。目前GPT-5 正在研发中,而且计划向微软和更多的投资方筹集资金。奥尔特曼认为,美国人放慢 OpenAI 的进展是愚蠢的。有消息称,去年OpenAI年化收入已经超过20亿美元。《大西洋月刊》副主编 Ross Andersen 前不久发表的一篇关于 OpenAI 革命的特稿,就能察觉伊尔亚和奥尔特曼关注点的不同。在这篇罕见的长文中,作者这样描述这位首席科学家,“有一种神秘主义者的感觉,有时会有点过头。” 他声称GPT-4可能 “有轻微意识”,引起诸多争议。事实上,奥尔特曼罢免事件结束后,伊利亚在社交平台上“消失”了,直至前几天官宣离职。而且据称,他已经有超过6个月没有出现在OpenAI办公室了。“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吸取了许多教训。其中一个教训是,‘在士气提高之前,殴打会一直持续下去’这句话比它应有的含义更经常地适用。”当时,伊利亚还留下了这一条耐人寻味的推文,但很快就删除了。据内部人士透露,事件发生后,伊利亚一直远程共同领导着超级对齐团队。然而,在公司内部,员工们对奥尔特曼的态度表现不一,更多人开始支持“伊利亚路线”。而对于奥尔特曼最大的指控就是言行不一,比如他声称自己想优先考虑安全,但他的行为却很矛盾。更早之前,OpenAI还从一家奥尔特曼投资的一家初创公司订购算力,总额高达5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亿元)。5月15日,在GoogleI/O开发者大会结束数小时内,伊利亚突然宣布辞职。“近十年后,我决定离开 OpenAI。公司的发展轨迹堪称奇迹,我相信 OpenAI将在奥尔特曼等人的出色领导下,打造既安全又有益的 AGI。能够与大家共事是我的荣幸,我会非常想念大家。再见,感谢你们所做的一切。我很期待接下来的计划——这个项目对我个人来说意义重大,我会在适当的时候分享细节。”伊利亚表示。而仅仅间隔两分钟后,奥尔特曼发推文回应称,对此非常难过,如果没有伊尔亚,OpenAI 就不会有今天。这一切都像是设计好的一样。据Vox报道,更注重安全的员工已经对奥尔特曼失去了信心,“这是一个信任一点一点崩溃的过程”。但公开场合没有内部离职员工表达相关想法。报道称,一部分原因是,OpenAI一直以来,都有让员工签署带有非贬低协议的离职协议的传统。如果拒绝签署,就等于放弃了此前拿到的OpenAI的期权,这意味着出来说话的员工可能会损失一笔巨款。实际上,伊利亚的辞职加剧了OpenAI近期的离职潮。除了伊利亚、简·雷克之外,目前有至少五个安全团队成员离职。谈及伊利亚时,奥尔特曼也承认,他确定了公司最重要的大方向:遵循规律效应(Scaling Law)做大语言模型。“我们最初只是玩机器人和游戏等一些小项目,有人开始研究大模型,但伊利亚坚定地相信它,并且确定了我们的大方向,我们从GPT-1一口气做到GPT-4。”奥尔特曼称。一位OpenAI离职员工Daniel Kokotajlo评价称:“OpenAI正在训练更强大的AI系统,目标是最终全面超越人类智能。这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生过的最好的事情,但如果我们不小心行事,也可能是最糟糕的事情。”外部质疑越来越多,行业认为GPT-4o没有想象中那么惊艳不仅是内部的AGI路线争议,OpenAI在外部也面临巨大的议论和承压。5月14日凌晨,OpenAI推出可免费使用、可实时进行音频、视觉和文本推理、短至232毫秒响应音频输入的全新旗舰AI模型GPT-4o,并将推出PC桌面版ChatGPT。OpenAI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 (Mira Murati)表示,在API使用方面,相比去年11月发布的GPT-4-turbo,GPT-4o价格降低一半(50%),速度提升两倍(200%)。奥尔特曼称,新的GPT-4o是OpenAI有史以来最好的模型,它很智能,速度很快,是原生多模态,并且它可供所有ChatGPT用户使用,无论是免费版本还是付费GPT-4版。“这对我们的使命很重要,我们希望将出色的 AI 工具交到每个人手中。”不过,市场认为,GPT-4o没有想象当中那么惊艳,OpenAI也未能呈现出GPT-5这一跨时代产品。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表示,此次更新比较让人失望,他认为这次OpenAI没有发布GPT-5.0,连GPT4.5也没有看到,反而是发布了GPT4o,就是把一系列的引擎给结合在一起,比如图片、文字、声音,这样你就不需要来回去切换了。“所有 AI 从业者都在熬夜等着大洋彼岸放核弹,但是没想到核弹没有放,掏出了一堆的摔炮。”傅盛称。澜码科技创始人兼CEO周健向钛媒体App表示,GPT-4o在多模态能力和实时交互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与GPT-4相比,其提升并不具有颠覆性,整体进步不够惊艳。而且,GPT-4o在长时记忆、社会智能和逻辑推理方面的能力并没有显著提升。“在我看来,GPT-4o只是用Scaling Law(规模效应)堆了大量算力,有了大量的数据,堆出来了一个东西,并不像 GPT-4 之于GPT-3.5那样有颠覆性地提升。GPT-4o是很不错,但是基本都在意料之中,没有很惊艳。”周健称。与此同时,一位 AI 行业人士向钛媒体App表示,目前OpenAI面临大量的算力短缺问题,无法支撑未来AGI目标下的模型性能提升。GPT-4o的发布很明显说明OpenAI的GPT研发进展放缓。另外,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报道称,普林斯顿大学博士Tianle Cai认为,GPT-4o的中文token训练数据受到垃圾邮件和网站的污染,可能是由于数据清理不充分所致。“问题很明显:用于训练[分词器]的语料库不干净。英文token看起来不错,但中文token就不行了,”Cai表示。语言模型在收集训练数据时抓取垃圾邮件的情况并不罕见,因为通常会在使用数据之前花费大量精力来清理数据,因此,“他们可能没有对中文数据进行适当的数据清理。”不过,周健也认为,GPT-4o的发布将对数字人、智能语音助手、游戏、教育、营销等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而对澜码这样的企业级Agent平台公司而言,GPT-4o的发布有助于其更好地利用专家知识和经验,使Agent获得更强的能力。有分析认为,大模型发展至今,如何实现AGI已经归结为两条路:技术派希望技术成熟可控再应用;市场派则认为开放、应用并逐步走到终点。近期,科技博主Logan Bartlett公布与奥尔特曼的对话视频。奥尔特曼回忆了去年11月董事会“政变”期间,他收到世界各地一、二十个国家的总统和总理的问候,以及在那5天期间所承受的极度的压力,称之为一生中最奇特(surreal)的时刻。奥尔特曼还表示,达到AGI的最大障碍就是新的研究。“我认为最大的障碍是新的研究。从互联网软件到人工智能,我必须学会的一件事是,研究工作的时间表与工程不同。这通常意味着它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有时意味着它的工作速度比任何人预测的都要快得多。在科学和工程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从建立理论,到在实验中发现并且证实,再到实际的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些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百年了,但有些在突破之后,以惊人的速度变化。”奥尔特曼称。谈到ChatGPT-4o的重要性,奥尔特曼称,这种使用电脑的方式不可思议。“用声音控制电脑,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很长一段时间了。你知道,我们有Siri,以前还有其他一些产品。对我来说,之前这些产品在使用上从来没有自然过。但是这个新产品,它的流动性,柔韧性,简直太棒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这么喜欢用它。”奥尔特曼表示,试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当他在工作的时候,把手机放在桌子上,然后根本不用换界面。他在做某件事的时候,通常会停下手头的工作,切换到另一个标签,比如Google,再四处点击。但现在,用户只需要提问,它就能给出一个即时的回应,一点也不影响我在电脑上看东西,这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对于GPT-5,奥尔特曼强调,AI并不总是带来惊喜。“我们仍然可以叫它GPT-5,并以不同的方式发布它,或者我们也可以给它一个别的名字。不过,如何为这些东西命名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比方说发布从GPT- 1到 GPT-4。显然GTP-4会继续变得更好。我们也有这样的想法,可能会有一个潜在的、类似于虚拟大脑的东西,它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更加努力地思考。或者可能是不同的模型。所以目前我们还不知道如何去在市场上推广我们的产品。”奥尔特曼称,随着模型规模越来越大,会使用更多计算,从而发现令人难以置信的效率提升。展望未来,周健强调,他希望GPT大模型提升长时记忆或者社会智能,以及希望拥有更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从而代表它会有一定的反思能力,而目前GPT-4o其实还是一个“缸中之脑”。奥尔特曼称,大模型开始具备越来越多的能力,很多年以后,人类仍然会关心其他人类。我们是如此倾向于长期关注,以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方式——都是对其他人的痴迷,但人类未来不会在意 AI 带来的作用。“我们都应该希望有一个非常智能、非常便宜的世界,人们用它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我想要阅读我所有的邮件,然后帮我回复;我想要治疗癌症。你当然会选择治疗癌症,但答案是,你喜欢它同时做这两件事,我只是想确保我们有足够的钱来做这些。”奥尔特曼称。出门问问创始人兼CEO李志飞强调,“人机交互这个渣男,因为GPT-4o的出现,有望真的重新做人,开启下一波的科技、应用、和商业模式的革命,期待下一个十年。” 原文:OpenAI内幕曝光:高管怒斥遭打压 7100亿AI巨头内外交困

Report

Unwanted commercial content or spam

Pornography or sexually explicit material

Hate speech or graph violence

Harassment or bullying

Other

蔚来的故事,让李斌讲完了?

摘要:尽管蔚来的第二品牌乐道汽车在其品牌发布会上尽可能地塑造了轻松欢乐的氛围,但资本市场并没有给面子。美东时间5月15日,蔚来股价在开盘爬上5.8美元之后,迅速跌去了超过10%,最低到了5.2美元。以其市值计算,最大跌幅达到了近10亿美元的水平。一些人就此评价称,资本市场对于乐道品牌以及其首款新车乐道L60并不买账,当前蔚来处于“利好尽出”的状态。 换言之,蔚来已经把故事讲完了。但在笔者看来,现在就对蔚来和乐道下这个定义还有些为时过早。蔚来,为什么必须要自己做乐道?“乐道品牌在2020年开始筹备,2021年正式启动。”李斌在5月16日的媒体沟通会上说道。在此之前,李斌执掌下的蔚来已经试图联手其他中国汽车集团进行了多轮尝试,但最终都没有下文。早在2017年4月,才发布了品牌的蔚来就与长安汽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采用组建合资公司的方式,打造全新品牌的电动车。随后的12月,蔚来还与广汽集团达成了签订了类似的战略合作协议。不过,这两家公司都没有按照当初的预定走向发展。前者随着蔚来的淡出,改头换面成了如今的阿维塔;后者则成了合创。从表面上看,这两场“和亲”之所以没成功,在于两家传统车集团和蔚来在OKR的“O”(目标)上,压根就没有拉齐颗粒度。长安和广汽当初选择合作,其目的在于借助蔚来实现自己的品牌向上,在自己的既有体系之外,通过吸纳社会乃至全球资本打造一个豪华汽车品牌。而蔚来则希望通过和拥有平价汽车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经验的传统汽车集团合作,组建品牌定位相比自身更低,但更走量的产品。但从深层内里分析,对于在2017年还一辆车都没交付的蔚来而言,谈向外输出技术和工程能力还为时太早。李斌就对笔者透露,当时蔚来的第一代整车平台(NT 1.0)的定位实在太高了成本降不下来。以2018年交付的初代ES8为例,这款车的白车身铝合金含量高达96.4%,抗扭刚度为44140Nm/deg,达到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天花板级别。要知道,今年3月上市的理想MEGA,其抗扭刚度也才达到了44000Nm/deg,铝合金含量更是没法比。第一代蔚来ES8这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蔚来在成本控制上的失控。从宏观上看,9月美股IPO直到2020年Q2,蔚来单车毛利率一直是负数,卖一辆亏一辆。而从微观细节上看,如果合资伙伴用NT 1.0为技术底座卖车,初期财务压力太大。“就算用减配再减配的‘猴版’,也没法满足合资公司的要求”。于是,这个主意就伴随着李斌成为“2019年最惨的男人”后被雪藏。但在李斌的布局里,平价汽车品牌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在2020年蔚来NT 2.0平台新车完成了规划,NT 3.0平台也开始定义后,该公司再度将第二品牌的工作提上了日程。而在此时,蔚来终于具备了向外输出技术和工程能力。“蔚来过去几年将研发业务线转变为了能力中心,完成了非常重要的组织变革。”李斌说道。蔚来需要一个走量的品牌。乐道L60从盈利角度看,蔚来只靠自己很难实现扭亏为盈。在过去的2023年,蔚来卖出了16万辆新车,实现了556.2亿元的总营收。而其研发成本高达134.3亿元,占其总收入的24%,这直接导致了207.2亿元的全年净亏损。相比之下,宝马在2023年的全球销量为255万辆,研发费用占收入比5%,为75.38亿欧元。而奔驰全年销量为249.16万辆,研发费用为100亿欧元,占收入比重6.5%。显然,正是充足的全球销量基本盘,让宝马和奔驰能从容地拥有比蔚来多几倍的研发资金。因此,蔚来要想维持长期以来的研发强度,必须提升产品销量。于是,第二品牌在蔚来2020年“缓过气”来之后,马上就被提上了日程。艾铁成被选作第二品牌的负责人。这位先后在宝洁、洲际酒店集团、迪士尼和Wework中国任职的资深职业经理人,是李斌耗费几个月时间亲自挖来的,还是蔚来二号位,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秦力洪的多年好友。“艾铁成是我2001年入职宝洁后的‘带教师父’。”秦力洪对笔者说道。左侧为秦力洪,右侧为艾铁成早在2015年,艾铁成还在筹备上海迪士尼乐园开业时,便与蔚来有过接触。当时后者正在组建用户体验团队,艾铁成就为“如何设计更加完美的用户体验旅程”帮过忙。在2016年,他还应邀在蔚来进行过内部分享。随后,艾铁成还成为了最早一批蔚来社区成员,并作为107号车主下单购买了初代ES8。最终在2021年进入蔚来体系负责第二品牌后,艾铁成应要求“闭麦”了3年,直到在5月9日蔚来第50万辆新车下线仪式后才正式对外亮相。不过正如外界所预料的,这位高管并没有直接成为品牌全部业务的“话事人”。无论是9号的媒体沟通还是15号的乐道发布会上,李斌都是以“介绍人”的身份,向外界引出了艾铁成。事实上,连李斌自己都坦言,对于乐道的发展,他将从方向上帮助其“持续校准”。乐道的座标系对于乐道品牌的定义,李斌给的相当明确:合家欢乐,持家有道。有意思的是,作为“战略思维”的爱好者,他甚至还给出了一个公式,用于计算乐道这样的家庭用车“价值”:如图所示,他和乐道认为,家庭用车的价值评估模型应当是一个除法。其中分子部分是家庭用户最所在意的产品力,分别是安全、空间、智能座舱、补能、驾乘和智能驾驶。其中,安全和空间排在第一,驾乘体验和智驾排在最后。而在分母部分,一辆家用车综合成本应当降到最低,而残值也应当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只有这样,车辆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而具体到预售价21.99万元起的乐道首款新车——L60上,体现的就是在安全、空间和能耗方面的追求。在“偷”空间和能耗方面,L60做得相当极致有意思的是,在整个发布会的过程中,李斌和艾铁成完全没有提到“性能”两个字,这辆车0 ~ 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成绩更是只能等到9月正式上市后才能知晓。要知道,关于L60的驾控,这次发布会上只公布了车辆悬架在舒适性方面的表现,以及整款车在转弯灵活度方面取得的成绩。丰田RAV4、MINI COUNTRYMAN、乐道L60和特斯拉Model Y的转弯半径对比这背后的原因,在于李斌对于乐道品牌“专注度”的要求,“我在乐道就是‘打酱油’的,每周会有一天时间放在新品牌内部的产品会上。但我的参与,更多还是让大家要坚持回归到家庭用户的场景中,要聚焦,不然他们有时候会被外面带歪节奏。”乐道此前有过一版造型方案,是由一位在欧洲慕尼黑分部的设计师主导开发的。“那个造型我们特别喜欢,空间也特别好。但在风阻方面不够极致,考虑的比较少,因此被否了。”换言之,就是不够“持家有道”。随后,蔚来将车型的负责人替换成了前宾利外观设计师Raul Pires,最终打造出了如今大家看到的,外观没有太多惊喜但在风阻系数方面做到极致的L60。尽管需要额外消耗半年时间,但李斌依旧坚持了决定。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相比较立足高端汽车市场,在外观设计和车型定位上聚焦于美观、个性并对标BBA的蔚来,李斌给乐道定义的学习对象除了特斯拉之外,还有丰田。正如前文展示的发布会PPT上,L60对标的产品不仅有Model Y,还有一汽丰田的RAV4(中文名“荣放”)。在李斌看来,RAV4尽管车长才有4.6米且属于紧凑级SUV,但其和丰田才是乐道品牌的学习榜样。除了前文提到的,相比较同级竞品优秀的空间、舒适性、燃油经济性和城市驾驶的便捷性。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车在外观上也非常有设计感,在街上很有辨识度。正是这些原因,让RAV4成为了近几年全球销量最高的乘用车之一。这款车在中国如果加上和其同平台的广汽丰田锋兰达,直到今天还能在中国斩获3.25万辆月销量。而放到全球市场,这款车在2022年更是实现了100万辆的交付量排名第一,直到2023年被特斯拉Model Y超越。除此之外,李斌还在交流中告诉笔者,乐道要向丰田学习的除了产品定义,还有精益管理。他透露,在他们内部开会和决策过程中,对于前文提到的公式表述远比对外界展示的要详细得多,“我们是按照大模型的算法来做的这套体系,全部12个因子都是定量的。我们需要通过精准计算每一块钱的投入,到底能给用户带来多少的价值。”不过对于乐道L60具体的销量目标,李斌、秦力洪和艾铁成均没有对外透露。要知道,虽然国内20万元级的中型SUV车型很多,但纯电动版本的极少。事实上除了特斯拉Model Y,无论是比亚迪的宋L还是智己的LS6,目前的稳态销量都不到5000辆。因此,乐道能否依托蔚来的技术、换电体系以及品牌知名度帮助自己乃至于电动车打开局面,去跟燃油车乃至混动车中抢下市场份额,真的是一件说不好的事情。这不仅取决于该车型最终的内饰细节以及产品的综合表现能否让消费者满意,更与乐道的销售体系以及团队建设有着直接关系。这样看来,乐道这个背着走量压力的“家中老二”能否快速帮助家里“脱贫致富”,还需要李斌和他的团队付出更多资源。下一步,乐道打算怎么走?按照乐道方面的规划,L60将在今年9月上市交付。对于之所以选择提前4个月进行品牌的发布,李斌和艾铁成表示一般的家庭用户购车周期是3 ~ 6个月,“我们需要先跟大家混个脸熟,然后才好让大家把我们放入考虑名单里。”根据规划,在上市之前该品牌将布局超过200个商超门店和位于汽车园区的门店。初期,乐道将在大多数城市和蔚来共用交付中心,后期或随不同地区的交付节奏建设独立的交付体系。而对于外界关心的,乐道与蔚来用户权益的差异,李斌和秦力洪也进行了部分说明。在该公司广为人知的积分体系层面,两个品牌在积分和商城层面是打通的,毕竟都是同一个上市公司框架内。同时在售后和服务体系方面,乐道和蔚来也共用一套维修保养门店,并可以通用换电站(乐道仅能使用3、4代换电站,目前已经超过1000个)。但是,乐道用户在服务层面的权益相比蔚来势必有所缩减。目前可知,前者不能没有后者用户带领下进入蔚来中心(NIO House),一些蔚来服务无忧权益包中的项目也不会对乐道用户开放。“看不见的部分,双方尽量共用;看得见的部分,两者尽量区隔。”这可以理解为,蔚来对于乐道用户服务的运营思路。不过,由于乐道品牌目前规划的3款电池包里,起码有60kWh和90kWh两种规格的配置和蔚来目前的75kWh、100kWh不同。因此,在蔚来三代和四代换电站里的22、23块电池舱位将如何分配,则成为了一个待解的问题。更不用说,蔚来如今还推出了150kWh的电池包。但李斌对此表示乐观。他透露,目前该公司的能源团队在规划四代站的时候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路,能够根据周边用户需求和场地条件,提供更多电池舱位或换电工位选项,进而提供不同的方案。“如果用的人多,我巴不得呢。”关于乐道L60的产品情况,目前能知道的信息就是这些。但对于乐道规划的三款车型中的第二款,蔚来的高管们在5月16日的交流中也透露了一些消息。目前,这款车已经基本确定为一款拥有6/7座可选版本的中大型纯电SUV,预计将在2025年上市交付。“跟理想L8或L9一个级别,价格便宜十几万。”同样的,这款车的设计也继续由Raul Pires操刀完成。据了解,蔚来还不是这位知名设计师在中国服务的第一家企业。早在2021年,在长城汽车担任造型高级副总裁的他,就曾在上海车展期间结合坦克700谈过长城汽车的设计灵感。右侧为时任长城汽车设计副总裁Raul Pires“当年,Raul Pires来华工作,在北京落地后直接就到了保定,完全没有在一线城市的生活经历。”一位知情人士这样对笔者说道,“我当时就跟他说,你应该多到中国大城市走走。”如今,已经定居上海的他,显然有更多机会来展示对于设计上的创意。此外Raul Pires还有一个被蔚来看重的特质,便是他出生成长于巴西——一个和中国一样的发展中大国。“Raul Pires并不是那种土生土长的欧洲设计师,这是非常可贵的点。这有助于他对于发展中国家用户对于消费升级的需求,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洞察。”秦力洪对笔者说道。按照目前的规划,乐道品牌还会有第三款车在2026年推出,但其还没有最终确定。不过等到那时,蔚来的第三品牌——代号“萤火虫”也将继续推出。秦力洪透露,该品牌将更加聚焦于年轻人的购车需求,车型尺寸会相对更小,“类似MINI之于宝马”。同时,该品牌的运营可能会更加轻量化,“会直接在蔚来门店中展示和销售”。从这个角度来看,蔚来的故事远远没有到讲完的时候。如果一切顺利,明年的这个时候,蔚来也许就成为了一个拥有三个品牌同时运行的汽车集团了。写在最后:在乐道品牌的发布会上,细心的观众可能发现,乐道L60和蔚来去年年底发布的新世代旗舰ET9,其实有着大把的相似之处。两者采用了同样的900V高压架构,横向的中控屏,以及同样的4D毫米波雷达。乐道L60和蔚来ET9的中控屏,都采用了和当前量产车不同的横屏方案也就是说,两者都属于蔚来的NT 3.0平台车型。只不过ET9最先发布,而乐道L60最先交付。不过这个信息,在发布会上被有意忽略了。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一套新的整车架构、设计语言或动力模式,一般优先在旗舰车型或产品线上实现换代,随后再在定位和价格更低的车型逐步搭载。然而蔚来在这一次,率先打破了这个惯例。对此,未来的蔚来ET9用户是否有意见,笔者不得而知。但对于首次运行多个品牌的蔚来而言,这很可能将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原文:蔚来的故事,让李斌讲完了?

Report

Unwanted commercial content or spam

Pornography or sexually explicit material

Hate speech or graph violence

Harassment or bullying

Other

Neuralink脑机试验开始招募第二名患者

摘要:当地时间周五,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宣布,继年初首个参与该公司脑机设备植入实验的患者手术成功100天后,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患者。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截图Neuralink开发的N1 Implant需要通过手术放置在使用者头骨中,使植入者光凭“意念”就能操作电脑、手机。目前这类设备主要应用在瘫痪患者身上,马斯克也曾表示,希望将适应症扩展至听力、视力受损人群,并最终帮助“人类与人工智能结合”。首试者诺兰·阿博(Noland Arbaugh)表示,他现在每天要使用这款植入物10-12个小时,只有在设备充电或者他睡觉时才会让它休息。根据诺兰与Neuralink的协议,他会在植入设备后1年内向公司提供数据,之后他们会讨论下一步是否要停用或者移除设备。但诺兰表示,他更想要保留这个设备,并在下一代产品准备好时升级脑子里的接口。诺兰表示:“我打赌下一个得到这东西的人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一旦你尝试使用它,就停不下来了。这款设备真是让我震惊。”当地时间周三(5月8日),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宣布,1月份对Noland Arbaugh实施第一例人类手术后,被植入受试病患的设备发生诸多机械故障。植入人脑之后的数周,安装在人脑组织的某些电极镶钉螺纹发生脱落,造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从受试病患大脑中捕获的数据量减少。Neuralink没有透露为什么一些电极线会意外收缩。马斯克还表示,Neuralink现在正试图从患者那里获得尽可能多的鼠标按钮点击需求。但马斯克没有透露更多的消息。据证券时报,Neuralink表示,这项研究使用机器人手术将脑机接口植入大脑中控制移动意图的区域,最初的目标是使人类能够用自己的思想控制电脑光标或键盘。马斯克对Neuralink项目抱以厚望,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治疗肥胖、自闭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2023年,Neuralink的估值达到约50亿美元。脑机接口技术被视为具有巨大医疗潜力的前沿科技,加之马斯克自带的流量属性,因此自Neuralink2023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的临床试验批准之后,其相关进展一直备受期待。据每日经济新闻2023年11月13日报道,数千人排队等候,希望能植入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的大脑植入物。上述消息是传记作家阿什利・万斯2023年年底透露的消息。据悉,Neuralink公司预计5年内年收入将高达1亿美元。2023年早些时候,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Neuralink对其设备进行人体试验,到2023年9月时,该公司开始为其首次人体试验招募志愿者。据每日经济新闻2023年12月28日报道,脑机接口概念源于1973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科学家雅克·维达尔的设想,即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电极可检测到大脑发出的实时信号翻译后用于控制计算机。值得注意的是,Neuralink的进展并非行业领先。据马斯克传记作者Walter Isaacson透露,马斯克最关注的对手就是Synchron,其临床试验获批更早。据悉,该公司在2023年已经让6名严重瘫痪者用Synchron设备进行简单的数字设备操作,并将在2024年8月结束本轮可行性试验。 原文:Neuralink脑机试验开始招募第二名患者

Report

Unwanted commercial content or spam

Pornography or sexually explicit material

Hate speech or graph violence

Harassment or bullying

Other

与俄罗斯分手后 欧空局的火星探测项目正由NASA出手拯救

摘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向其欧洲同行--欧洲航天局(ESA)伸出援助之手,此前美国航天局宣布将成为新的重要合作伙伴,帮助罗莎琳德-富兰克林漫游车于2028年抵达火星。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漫游车是两阶段ExoMars任务的一部分,其想法可追溯到2001年。它包括两个独立的火星任务:第一个任务已于2016年执行,当时痕量气体轨道器与"夏帕雷利"号一起被送往火星,"夏帕雷利"号是后续漫游车任务的着陆能力验证器。ExoMars 是欧空局与俄罗斯航天局的合作项目。罗莎琳德-富兰克林漫游车原定于2020年飞行,但后来由于开发问题推迟到2022年。随后,俄罗斯于 2022 年 2 月入侵乌克兰,一个月后,各机构之间的联系就被彻底切断。因此,"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号的命运蒙上了阴影,因为俄罗斯宇航局不仅要提供联盟号运载火箭,还要提供火星车上的硬件,而火星车本应由俄罗斯制造的"卡扎乔克"号着陆器运往火星。2022 年底,欧空局创纪录的预算获得批准,这项任务才得以继续。这使得欧空局能够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比如本周宣布的合作伙伴:"根据这份谅解备忘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服务计划将为罗莎琳德-富兰克林漫游车采购一家美国商业发射供应商。该机构还将提供登陆火星所需的加热器装置和推进系统元件。"探测器上的一个新仪器将首次钻入地表下最深6.5英尺(约合2米)的深度,以采集免受地表辐射和极端温度影响的冰样本"。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号漫游车的主要科学仪器是火星有机分子分析仪,它将在土壤样本中寻找生命的组成部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再次与能源部合作,为漫游车使用轻型放射性同位素加热器。欧空局表示,该任务的下一个里程碑将是在2024年6月对漫游车系统进行初步设计审查。如果一切按计划进行,这项任务最终将于2028年发射。 原文:与俄罗斯分手后 欧空局的火星探测项目正由NASA出手拯救

Report

Unwanted commercial content or spam

Pornography or sexually explicit material

Hate speech or graph violence

Harassment or bullying

Other

Join kefu_004’s channel

Package

LV2($ 3.33/month)

Renew

11/09/2024

Total 3.33 FebCoins

Account balance

Recharge

Subscriptions can be cancelled at any time, and after cancellation, you will continue to have access to the content until the next billing cycle.

Send article

Everyone

Only Me

Everyone

Send CopyDone

Add File
FebBox
Other

Izumi Katsuyoshi

send message

Add File
FebBox

Photo Album

Jun 11,2021 13:33

Edit

View, comment and edit

View

Can view and comment, but not edit.

Comments

Block this user

Type a comment

0/400

After closing, the input will be lost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unsubscribe?

Speed 0.5 0.75 Normal 1.25 1.5 2.0

Time 15min 30min 60min

Voice

Microsoft Kangkang

Chinese (Simplified, PRC)

Chinese (Simplified, PRC)

Microsoft Kangkang

Microsoft Kangkang

Microsoft Kangkang

Microsoft Kangkang

Microsoft Kangkang

Exit Reading

Susp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