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Articles/Users
Follow

Last Followed

Last Updated

Username

2022

Ava Gregoraci · Jun 11,2023 10:22

No Access Permission

Your user group (LV1) does not have permission to view this content (LV2)

Cancel

Save to
FebBox

TV Shows

Jun 11,2021 13:33

Add

Add New Folder

FebBox Insufficient Available Space

1056.56 GB of 1000 GB Used

Your FebBox requires more storage space to save files. Please upgrade your membership, purchase additional space, or organize your FebBox storage space to continue saving.

Buy Extra Space

Return the root directory, Clean up space

cnBeta中文业界资讯网

8 Followers

18157 Articles

cnBeta.com成立于 2003 年,是中国领先的即时科技资讯站点,已成为重要的互联网IT消息集散地,提供软件更新,互联网、IT业界资讯、评论、观点和访谈。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快速响应;报道立场公正中立;尽可能提供关联信息;网友讨论气氛浓厚。

我们致力于奉献适合中文读者阅读的科技资讯,呈现科技如何影响人们生活的报道。
Put away

More

Recent

彭博社:美国电动汽车销售放缓可能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摘要:5月29日消息,据外电报道,有关今年美国电动汽车销售放缓的报道一直是许多汽车制造商关注的重点,但新数据表明,经济低迷可能不会持续之前预期的时间,并且可能没有许多人想象的那么糟糕。 彭博社周二在一份报告中称,第一季度的销售数据让美国电动汽车销量放缓的预期看起来更像是昙花一现,因为许多汽车制造商的销量仍同比增长。围绕需求的担忧似乎并未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尽管特斯拉的交付量令一些人感到失望,但这家汽车制造商仍是美国唯一一家销量较高的电动汽车制造商。Cox Automotive 行业洞察总监 Stephanie Valdez-Streaty 表示:我们仍然看到需求在增长,只是每个品牌的增长速度不一样。目前特斯拉没有新车型,福特也没有太多新车型。但现代、宝马、起亚、凯迪拉克——他们真的在向前迈进。特斯拉 Model Y 占第一季度美国电动汽车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多一点,约占总市场份额的 35.4%。与此同时,销量排名前五的车型还包括 Model 3(11.3%)、福特 Mustang Mach-E(3.5%)、Rivian R1S(2.9%)和福特 F-150 Lightning(2.8%)。尽管一些传统汽车制造商最近表达了对电动汽车需求的担忧,并推迟了电动汽车投资,部分原因是特斯拉的销量同比下滑,但一些分析师指出,他们需要实现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才能开始蚕食这家电动汽车巨头的市场份额。BloombergNEF 的 Corey Cantor 表示:汽车制造商可能像往常一样过度恐慌,但特斯拉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他们想开始占领市场份额,甚至只是取得高水平的表现,他们就需要开始大规模生产电动汽车。无论如何,彭博社预测今年电动汽车行业销量将再次增长,而国际能源署 (IEA) 等其他组织则预测销量将出现更大增幅。尽管除了特斯拉以外,没有其他汽车制造商在美国一年内销售超过 10 万辆电动汽车,但预测也表明现代、通用汽车 (GM) 和福特可能正在努力超越这一门槛。彭博社还表示,即使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保持目前的放缓速度,预计十年后几乎所有汽车仍将是电动汽车。 原文:彭博社:美国电动汽车销售放缓可能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Report

Unwanted commercial content or spam

Pornography or sexually explicit material

Hate speech or graph violence

Harassment or bullying

Other

京东掉队,“兄弟”挨批

摘要:率先试行数字人直播,提前开启年中大促,京东本想在今年初夏上演一出精彩的网购“连续剧”。怎料正剧“收视率”不高,“插曲”却不断上演,且风头更劲,盖过了正片。先是部分商家在社交媒体上表态,不参加这次京东618大促,原因是“赚不到钱”,并称京东这次促销费用全部由商家承担,从而引发热议。 紧接着,北京和上海的数十家出版社发出“联合声明告知函”,公开抵制京东618促销活动,称京东图书促销活动要求的折扣过低,会导致出版社亏钱。另一个“插曲”,是一名转正不久的京东员工在内网发表类似“京东啥时候被拼多多收购”的留言,当天就被京东开除。最新的“插曲”是,京东内部员工代打卡的“家丑”被爆出,据说每个月有1.4万人次找人代打卡,还衍生出了明码标价的“内部业务”,代打一次收取15元,一个人可替20个人代打卡。为此,京东内部发布了考勤新规,要求员工每天早上9点统计上班工位人数,班车若晚点需提交证明照;午休时间缩短至1小时,期间不得熄灯;严禁代打卡,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相关人员。此事很快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笑称,“别的电商平台都在准备618,京东却在严查考勤。”刘强东对此也很愤怒,并在5月24日的一次高管会议上,发表了一番“狼性训话”,批评了“以生活第一、事业和工作第二”的京东同事,并称“业绩不好又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他的兄弟,会全部淘汰出局。这段视频流出后,在社交媒体引发了具大争议,也触动了很多打工人原本敏感的神经。精心筹划的618大促尚未开启,一轮又一轮的舆论风波却接连发生。风波背后,是京东掉队了,效率下降了,所以刘强东急了。不过,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兄弟”们不够努力?还是京东的决策失误?-01-刘强东重新定义“兄弟”在这段“狼性训话”的视频中,身着大红上衣的刘强东一脸严肃地说,“如果我们有大量兄弟在躺着睡大觉,中午必须要关灯两个小时睡大觉,还能让公司业绩好、薪酬上涨,还能实现我们的梦想,这一辈子做出牛的事情来,这是不可能的事。”“接下来,只要业绩好,永远都不用加班加点;业绩达到平均水平,你只要拼搏,公司永远不会辞退你;但是业绩不好,又从来不拼搏的人,公司一个都不能容忍,都会逐步通过各种手段全部淘汰出局。” 刘强东称。刘强东指出,京东有些同事其实更多在享受生活,“生活第一,事业、工作第二,不想拼,我能理解,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这没有错,但我只能说,你不是我们的兄弟,你是路人。”刘强东还对“兄弟”和“路人”作了解释,“就是你既不是我的朋友,也不是我的兄弟,也不是我的敌人,我们不是一路人,我们不是一家人,我们不应该在一起共事。你的存在会让我们拼搏的兄弟们利益严重受损,对于每天仍然在战斗、在加班加点工作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批评了“兄弟”后,刘强东又给了采销人员“一颗糖”。京东集团日前宣布,自2024年7月1日起,通过一年半时间,京东采销年度固定薪酬由16薪提升至20薪,业绩激励上不封顶。一直以来,刘强东都喜欢称京东同事为“兄弟”,在京东内部信中,刘强东也多次使用“兄弟”一词来称呼员工,这在互联网企业中并不多见。在“狼性文化”盛行的职场,这个带点温情的称呼曾为刘强东赢得了不少好感,也让外界感受到了京东文化中的些许暖意。比如,在京东创立12周年庆典上的讲话中,刘强东提到:“十二年一个轮回,京东能有今天,主要是因为有兄弟齐心的文化支撑。”在2018年5月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刘强东表示,“京东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2022年11月,刘强东在一封内部信中表达了对员工的感激,称所有成功离不开兄弟们的努力和坚持,并思考应该为兄弟们做些什么。他还表示,“我对兄弟们好,兄弟们才能把生活过好,才能把客户服务好。”这封内部信署名也很亲切,是“你们的东哥”。2023年底,刘强东在内网留言时表示,京东要作出改变,无论如何自己不会躺平,也希望兄弟们不要躺平。即便是在今年3月29日,刘强东发布京东全员信,宣布京东集团企业文化升级时,仍以“亲爱的兄弟们”作为开头,并称“你们的刘强东”。图:3月29日,刘强东发布的京东全员信来源:《京东黑板报》官方公众号这几次,刘强东对“兄弟”的称呼都充满感激,也在为大家加油打气,在他看来,对员工好是提升服务质量和公司发展的关键。但最近这一次,话峰突变,刘强东对“兄弟”不满意了,并重新定义了“兄弟”。实际上,早在2019年,京东物流连续亏损且京东开始裁员时,刘强东也说过,“混日子的人不是我兄弟”。如果说从前的“兄弟”体现了刘强东和京东的温情,那么这次对“兄弟”的批评,则折射出了刘强东的着急,以及京东的危机。-02-京东已经掉队刘强东之所以对京东员工的“躺平”恨之入骨,并一再强调要“拼搏”和“奋斗”,主要就是因为京东不仅掉队了,还越来越低效。京东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都保持了收入持续大增的上升趋势,但从2016年开始,京东的收入同比增速降至50%以下。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里,京东的营收同比增长幅度更是降至40%以内,而且逐年下降,分别为39.3%、27.5%、24.9%。此后的2020年和2021年,由于疫情对电商业务利好,加上京东对业务有所调整,京东年度收入增速有所回升,但仍低于30%。到了2022年,京东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降至10%以下。自2023年起,京东全力以赴,推行低价战略,为此不仅换了核心高管,执行了“百亿补贴”,还下调了运费门槛,推出了采销直播,年底还推出了仅退款服务。但一年下来,京东的低迷态势并没有实质改变,而且与阿里和拼多多之间的差距更大了。最近,阿里、京东和拼多多这三家电商巨头都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其中阿里为2024财年第四财季,对应自然年2024年1-3月),阿里当季营收为2219亿元(人民币,以下未标注则同),京东营收为2600亿元,拼多多营收为868亿元。看得出,从营收规模来看,京东排在第一,是三家电商巨头中收入最高的,约相当于3个拼多多,比阿里也多出大约380亿元。但从利润看,京东是三家电商巨头中最小的,约为89亿元,拼多多和阿里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306亿元、244亿元。折算下来,京东的利润不到不到阿里的四成,不及拼多多的三成,曾经利润排第一的阿里,也已被拼多多超越。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家电商巨头中,京东由于是重资产模式,人数最多,所以人均效率也最低。从财报数据看,拼多多2023年员工为1.7万人,创收2476亿元,单个员工一年创收高达1450万元;阿里截至2024年3月的员工为20.5万,创造收入9412亿元,单个员工一年创收460万元。京东2023年约有51.7万员工,全年实现10847亿元收入,单个员工创收约为210万元。可以看出,京东的单位员工创收不仅低于阿里,更是远低于拼多多,拼多多的人效是京东的7倍,阿里的人效是京东的两倍以上。与此同时,京东的市值与阿里和拼多多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截至北京时间5月28日,拼多多的总市值为2188亿美元,阿里的总市值为1965亿美元,京东的总市值为462.2亿美元。仅从市值来看,京东早已远远满后于拼多多和阿里。刘强东的财富缩水也非常明显,在《2024胡润全球富豪榜》中,刘强东以495亿人民币的财富排名427,与去年相比,排名下降了291位,财富缩水将近一半。“相信每个加入京东的公司都怀抱着梦想,没人想加入一个烂的公司、没有未来的公司,没有人希望这公司全部在躺平、在睡大觉,没有激情、没有热情、没有梦想、没有荣耀的公司,相信真正是我的兄弟,不会希望京东变成这样。”刘强东这次训话时如此说。-03-深层危机与短板德鲁克管理理论中有这么一句话,“有效的CEO(或高层管理者)从不进行微观管理。”对京东来说,代打卡现象理当严控,但这件事本身对京东影响,远不及它背后反应出来的问题严重。在一个经常需要加班,且讲究效率的企业里,出现如此普遍的代打卡现象,甚至由此衍生出一条内部代打卡创收产业链,这是不可思议的,至少说明现在的京东,在管理和企业文化方面都出了问题。京东现在是一家有着55万员工的超大型企业,刘强东作为创始人,还要去管考勤的这样具体的事务,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落后的管理思路。德鲁克认为,现代管理不是去规范、指挥、约束、监督和控制员工,更多是通过设定清晰的目标,与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培养员工、授权和激励员工。但凡需要通过盯着行动来防止偷懒的情况,往往是因为没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衡量指标。如果没有任务和目标,仅关注表面行动,意义不大。因此,不少人认为,“一个公司的垮掉,往往是从抓考勤开始的”。不是说公司不能抓考勤,但如果把抓考勤当作挽救局势的救命稻草,以为做好考勤就是良好的管理,显然是不对的。事实上,如果一家公司有更重要的业务要抓,员工有饱满的工作任务,有明确的目标和责任,考勤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说管理落后只是京东的表象,那么接连错过风口和转型时机,则是京东深层危机的实质。早几年,京东错过了潜力无限的下沉市场,尽管曾经推出过京喜,但最终没有发展起来,以至于让拼多多这个后来者占据了先机,并被快速崛起的拼多多超越。之后,在短视频发展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京东又错过了这个近年互联网最大的风口,也因此导致京东在直播带货领域明显落后。而以抖音和快手为代表的新一代兴趣电商平台迅速崛起,对京东这样的传统电商平台造成巨大冲击。四年前,阿里由于反垄断调查等内忧外患面临艰难时刻,京东一度因为支援上海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有一个发展直播电商的最佳时机,但京东并没有抓住这一机遇。自去年开始,京东全力在扶持采销直播间,但苦于一直找不到大主播,京东只得大力推广自己的采销直播间。去年双十一期间,京东采销直播间通过多次对外喊话,获得了较多关注,但始终因为欠缺一名有影响力的主播而少了吸引力,也少了特色。今年4月上旬,京东宣布投入10亿元现金和10亿流量作为奖励,吸引更多原创作者和优质内容机构入驻,这意味着京东正在加大内容布局。但天生不具备内容优势的京东,要做内容难度很大,与抖音、快手、小红书这些平台比,京东在内容创作、分发和社区运营等方面缺少经验,建立和完善内容生态的基础设施也需要时间。到4月中旬,京东推出了刘强东数字人直播,并有意将“采销东哥”打造成直播带货一哥,此举也被看作是京东发力直播带货和内容电商的前奏。但数字人直播的形式不太受欢迎,对京东来说,并非一步好棋。在主要由“人、货、场”三个要素构成的电商场景中,京东在“货”和“场”方面有优势,但在“人”方面始终存在短板。最近两年,海外电商发展迅猛,各互联多巨头早已在海外加大布局,而电商平台也在海外市场攻城掠地,全力拼搏。由速卖通、SHEIN、TEMU和TikTok Shop这四家平台组成的“出海四小龙”组团出海,先进攻欧美市场,再转战亚洲和拉美地区。海外业务现在已经成为拼多多的主要增量市场,速卖通也在为阿里贡献更多收入,但京东在海外市场没啥动作,又一次错失了良机。京东在战略方面也非常矛盾,既想通过自营来凸显品质和物流速度,又想通过推广POP店来增加营收,此前京东一直视POP店为自营店的对手。此前京东走的是品质电商路线,现在又在全面推行低价,看起来有些纠结和拧巴。就在发稿前,有媒体爆料,京东健康旗下的京东家医事业部遭整体裁撤,这一消息很快引发广泛关注。现在看来,错过了多次风口和转型时机的京东,有着深层的危机,也暴露了多方面的短板。规模方面被阿里围剿,价格方面被拼多多吊打,流量方面被抖音超越,之前唯一的优势是送货快,现在也被饿了么、美团、小象超市、抖音小时达等业务蚕食掉。所有这些问题,看起来并不是“兄弟”们的错,更多是京东战略层面的失误造成。京东想要走出低谷,仅靠低价战略远远不够,需要一次透彻的变革,一场深层的刮骨疗伤。 原文:京东掉队,“兄弟”挨批

Report

Unwanted commercial content or spam

Pornography or sexually explicit material

Hate speech or graph violence

Harassment or bullying

Other

比亚迪第五代DM背后:纯电造势,插混挣钱

摘要:一项技术如何挽救一家公司?2020年,比亚迪汽车年销量42.6万辆,同比下降7.46%,连续两年销量下滑;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8.9万辆,同比下降17.35%,同样连续两年下滑。2021年,比亚迪全年销量达到73万辆,同比增长75.4%;新能源汽车销量59.3万辆,同比暴增231.6%。一年时间,天差地别。 转折点是2021年1月,比亚迪发布DM-i超级混动。仅在DM-i上市当年,比亚迪就卖出了27.2万辆插混车型,而前一年,这个数字只有4.8万,插电混动车型贡献了整个集团2/3的销量增长。过去三年,比亚迪从一家中国边缘车企,成长为全球销量第一的新能源品牌,以DM-i为代表的插电混动系统是最重要的功臣,可能没有之一。5月28日,在距离上一代混动系统发布三年后,比亚迪正式推出第五代DM技术。和三年前临危受命,拯救不断下滑的销量不同,如今混动车型已成为比亚迪的销量支柱,它所要承担的使命已截然不同。2023年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总销量为157.48万辆,占比52.27%,同比增长73.86%;混动乘用车销量为143.81万辆,占比47.73%,同比增长41.54%。从销量格局来看,纯电动略高于混动,似乎纯电车型地位更重要。但如果深度分析就会发现,混动车型对比亚迪的真实意义远远高于销量数字。智行驾道统计发现,目前比亚迪在售车型中,纯电车有15款,而混动车有8款。也就是说,后者只用了一半的车型数量,就几乎达到了纯电车的销量水平。细化到具体车型来看,今年4月,比亚迪销量破万的纯电车只有4款,而混动车型则有6款,后者的爆款率远高于前者。另一方面,目前同级别纯电车成本和售价普遍高于混动车型,例如比亚迪秦PLUS EV的售价就比秦PLUS DM-i高了3万元。但如果以官方售价计算(不考虑销量),4月比亚迪销量破万的4款纯电车平均起售价为11.23万元,而6款混动车平均起售价则是12.48万元。此外,4月比亚迪销量破万的纯电车型没有一款起售价超过15万元,销量前三的车型起售价都低于12万元。而混动车型中汉DM-i和唐DM-i起售价均超过16万元,且销量双双破万。因此综合来看,混动车型在成本更低的情况下,售价和销量都更高了。这意味着,在同级别车型里,混动车型反而给比亚迪挣到了更多的钱。从整体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插混车型增速也远高于纯电车型。今年4月,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为40.5万辆,同比增长12.26%;插电式混动汽车销量为27.2万辆,同比大增65.97%。因此,对比亚迪来说,尽管纯电车型数量多于混动车型,但无论是从比亚迪内部销量,还是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混动车型可能才是真正的“财富密码”。插混市场技术为先的特征非常明显,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市场上的最优方案,正如2021年比亚迪凭借DM-i快速崛起,并占据插混市场近一半的份额,比亚迪能否继续保持在插混市场的领先优势,第五代DM将是关键一步。发布会上,比亚迪公布了第五代DM的多项技术细节,例如发动机热效率、电气架构、热管理等等。但对用户而言,所有的技术、创新最终都落在几个关键指标上:馈电油耗、系统稳定性和耐用性,以及装车成本。馈电油耗是上一代DM-i之所以甩开其他竞争对手的核心优势,也是大部分用户最为关心的参数,毕竟它直接决定了用车成本。发布会上,比亚迪说,第五代DM技术的馈电油耗低至2.9L,相比上一代的3.9L降低了1/3,是目前业内馈电油耗最低的插混系统。如果这个数字能在后续实测中得到验证,第五代DM显然将巩固比亚迪在插混领域的优势。系统稳定性很难在发布会上看出成色,只能在大规模上市后检验其水平了。装车成本则是决定第五代DM是否能以足够低的成本与其他同类插混系统竞争的重要因素,毕竟上一代DM-i就是凭借“电比油低”的低价优势,让比亚迪有底气年年降价,掌握价格战的主动权。虽然比亚迪并未公布第五代DM的装车成本,但根据其首发车型秦L DM-i和海豹06 DM-i的售价9.98万元-13.98万元来看,比2021年首批上市的DM-i车型还便宜了一万多元,第五代DM大概率也有着不俗的成本控制。当然,技术归技术,能否转化为市场优势才是衡量价值的最终依据。在这方面,比亚迪DM 5.0的最大对手既有其他车企的同类插混系统,也包括正在快速增长的增程式插电混动。从市场格局来看,甚至后者对比亚迪的威胁更大。2021年比亚迪发布DM-i时,市场上成熟的插电混动系统还不多,插混系统技术复杂,难以快速跟进。因此比亚迪销量爆发式增长,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竞争对手的后知后觉。但自2023年以来,吉利雷神混动、长城Hi4-T、长安智电iDD、奇瑞C-DM等插电混动系统纷纷上市,销量最高的吉利银河L7过去12个月销量9万辆,已经相当于同价位比亚迪宋PLUS DM-i的1/3。2022年,比亚迪在中国插电混动市场的份额为63.08%,2023年降至51%。可见,其他车企正在插混领域快速追上。另一边,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增程式车型也在过去一年异军突起,正在从产品和市场两方面与插混车型展开全面竞争。首先是市场方面,2023年,中国插电混动(包括增程式)乘用车销量达275.4万辆,同比增长85.5%;其中增程式车型增长率高达170%,远高于插混市场整体增长率。去年一年,增程式车型涌现出多个月销量破万的爆款,包括问界M7、问界M9、理想L7、理想L8等。对比亚迪来说,好消息是这三款车型的售价都在30万元左右,在这个价位段比亚迪暂时还未有足够多的插混车型,腾势N8、方程豹豹5都是去年下半年才上市。因此,去年增程车型的爆火事实上并未对比亚迪造成太大威胁。但另一方面,增程车型的售价正在快速下探,与比亚迪插混车型主销的10-25万元越来越重合。例如零跑C11和深蓝S7都主销增程式车型,两者售价与比亚迪宋PLUS DM-i相近,零跑C11和深蓝S7最近12个月销量分布为8.6万辆和7.5万辆,两者合计销量超过宋PLUS DM-i的一半。而宋PLUS DM-i是比亚迪销量第二的车型。而在产品方面,增程车型相比插电混动车型最大的优势在于电池包更大,例如增程版的零跑C11和深蓝S7的最大电池包分别为43.74度和31.73度,而宋PLUS DM-i的电池包最大只有18.3度,在纯电续航上这一指标上增程车型明显高于插混车型。虽然插混车型在馈电油耗上也显著优于增程,但只有在频繁长途出行时,馈电油耗才能体现出成本优势。如果用户主要使用场景是城市通勤及周边出行,大电池的增程车型得益于更高的纯电续航,使用成本也更低。正如比亚迪自己在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在比亚迪插混车型使用中,充电里程占了80%-90%,馈电里程只占10%-20%。对比亚迪来说,如果为了在纯电续航上赶超增程车型,单纯增加电池包容量则会直接提升整套插混系统的成本,进而可能导致丧失价格优势。无论如何,在前有追兵,后有猛虎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没有停歇的时刻,第五代DM没有退路。 原文:比亚迪第五代DM背后:纯电造势,插混挣钱

Report

Unwanted commercial content or spam

Pornography or sexually explicit material

Hate speech or graph violence

Harassment or bullying

Other

马斯克脑机公司Neuralink启动植入物研究:招募三名患者 2031年完成

摘要:北京时间5月29日,根据美国政府临床试验数据库公布的详细信息,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脑机芯片公司Neuralink计划招募三名患者,在一项研究中评估其植入物设备。这项研究预计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 根据周一公布的登记细节,这项“首次人体早期可行性研究”(first-in-human early feasibility study)于今年1月开始。目前,Neuralink正在测试其大脑植入物,该植入物旨在让瘫痪患者能够通过独自思考来使用数字设备,未来可能帮助脊髓损伤患者。路透社去年报道称,该公司在向美国监管机构申请开始临床试验时,曾寻求招募10名患者。Neuralink的研究预计将于2026年初步完成,2031年全面完成。这项研究将招募年龄在22岁到75岁之间的患者,他们需要患有四肢瘫痪等疾病。根据数据库上公布的资格标准,患者必须在至少一年时间内活动受限且没有改善,预期寿命大于或等于12个月。符合条件的患者必须因为脊髓损伤或一种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手、手腕和手臂的运动非常有限或无法运动。相关文章:Neuralink脑机试验开始招募第二名患者 原文:马斯克脑机公司Neuralink启动植入物研究:招募三名患者 2031年完成

Report

Unwanted commercial content or spam

Pornography or sexually explicit material

Hate speech or graph violence

Harassment or bullying

Other

OpenAI罢免闹剧水落石出 奥特曼被驱逐原因公布

摘要:北京时间5月29日,去年11月,OpenAI上演了一出罢免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的闹剧,但是OpenAI董事会驱逐奥特曼的具体原因一直是一个谜。现在,OpenAI前董事海伦·托纳(Helen Toner)公布了原因。 托纳近日接受了播客节目《The TED AI秀》的采访,对OpenAI驱逐奥特曼事件作出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解释。据她透露,当奥特曼发布ChatGPT时,OpenAI董事会被蒙在鼓里,事后通过Twitter(现在的X)才知道这件事。“当ChatGPT在2022年11月推出时,董事会没有事先被告知这件事,”托纳表示,“我们是从Twitter上知道ChatGPT发布的。”OpenAI前董事托纳托纳表示,奥特曼没有披露他与OpenAI创业基金的关系。根据媒体此前报道,OpenAI创业基金在法律上由奥特曼拥有。今年4月,OpenAI创业基金改变了治理结构,不再由奥特曼拥有或控制。她还批评了奥特曼在安全问题上的领导能力。“他曾经在多个场合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公司实际正式安全流程的不准确信息,”她说,“这意味着董事会基本上不可能知道这些安全流程的运作情况如何,或者可能需要改变什么。”托纳表示,在这样的事情发生多年后,奥特曼最终失去了董事会的信任。“我们四个人都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不能相信山姆告诉我们的事情。”她表示。于是,去年11月,OpenAI董事会宣布解雇奥特曼,原因是他在与董事们的互动中无法保持“始终坦诚”。截至发稿,OpenAI没有立即就此置评。OpenAI现任董事长布雷特·泰勒(Bret Taylor)在提供给TED播客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对托纳女士旧事重提感到失望”。他还表示,对奥特曼被解雇一事进行的独立审查得出的结论是,“之前董事会的决定并非基于对产品安全或保障、开发速度、OpenAI财务状况或公司对投资者、客户或商业伙伴所发声明的担忧”。泰勒还表示,“超过95%的员工”要求奥特曼复职,公司仍然专注于“确保通用AI造福全人类的使命”。 原文:OpenAI罢免闹剧水落石出 奥特曼被驱逐原因公布

Report

Unwanted commercial content or spam

Pornography or sexually explicit material

Hate speech or graph violence

Harassment or bullying

Other

原OpenAI董事会成员揭露董事会事先并不知道ChatGPT的推出计划

摘要:原OpenAI董事会成员Helen Toner表示,OpenAI董事会事先并不知道公司在2022年推出机器人聊天工具ChatGPT的计划,也是事后从社交媒体Twitter(后更名为X公司)了解到的。 在一个播客中,Toner对促使她和其他董事会成员去年11月解雇Sam Altman的事件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描述。在Altman突然下台后的几天里,员工们威胁要辞职,最终Altman得以复职,而Toner和其他董事离开了董事会。Toner在播客中说:“当ChatGPT于2022年11月推出时,董事会没有事先被告知这一点。”“我们是从Twitter上了解到ChatGPT的。” 原文:原OpenAI董事会成员揭露董事会事先并不知道ChatGPT的推出计划

Report

Unwanted commercial content or spam

Pornography or sexually explicit material

Hate speech or graph violence

Harassment or bullying

Other

Join kefu_004’s channel

Package

LV2($ 3.33/month)

Renew

10/21/2024

Total 3.33 FebCoins

Account balance

Recharge

Subscriptions can be cancelled at any time, and after cancellation, you will continue to have access to the content until the next billing cycle.

Send article

Everyone

Only Me

Everyone

Send CopyDone

Add File
FebBox
Other

Izumi Katsuyoshi

send message

Add File
FebBox

Photo Album

Jun 11,2021 13:33

Edit

View, comment and edit

View

Can view and comment, but not edit.

Comments

Block this user

Type a comment

0/400

After closing, the input will be lost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unsubscribe?

Speed 0.5 0.75 Normal 1.25 1.5 2.0

Time 15min 30min 60min

Voice

Microsoft Kangkang

Chinese (Simplified, PRC)

Chinese (Simplified, PRC)

Microsoft Kangkang

Microsoft Kangkang

Microsoft Kangkang

Microsoft Kangkang

Microsoft Kangkang

Exit Reading

Susp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