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Articles/Users
Follow

Last Followed

Last Updated

Username

2022

Ava Gregoraci · Jun 11,2023 10:22

No Access Permission

Your user group (LV1) does not have permission to view this content (LV2)

Cancel

Save to
FebBox

TV Shows

Jun 11,2021 13:33

Add

Add New Folder

FebBox Insufficient Available Space

1056.56 GB of 1000 GB Used

Your FebBox requires more storage space to save files. Please upgrade your membership, purchase additional space, or organize your FebBox storage space to continue saving.

Buy Extra Space

Return the root directory, Clean up space

cnBeta中文业界资讯网

8 Followers

20060 Articles

cnBeta.com成立于 2003 年,是中国领先的即时科技资讯站点,已成为重要的互联网IT消息集散地,提供软件更新,互联网、IT业界资讯、评论、观点和访谈。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快速响应;报道立场公正中立;尽可能提供关联信息;网友讨论气氛浓厚。

我们致力于奉献适合中文读者阅读的科技资讯,呈现科技如何影响人们生活的报道。
Put away

More

Recent

英伟达参投的AI初创公司Waabi宣称明年就能推出无人驾驶卡车

摘要:当地时间周二(6月18日),人工智能初创公司Waabi在官网宣布,公司B轮融资获超额认购,筹集了2亿美元,新进投资者中包括英伟达,以及沃尔沃和保时捷的风投部门。新闻稿写道,B轮融资由优步和Khosla Ventures领投,新资金使Waabi获得的总投资额超过2.8亿美元,将支持公司在2025年部署完全无人驾驶(fully driverless)、由生成式AI驱动的自动驾驶卡车。 来源:Waabi官网Waabi总部位于多伦多,由加拿大科学家Raquel Urtasun于2021年创立,她曾负责优步的自动驾驶汽车开发项目。Waabi宣称即将达到4级自动驾驶,这得益于公司“在物理世界中释放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革命性方法”。根据Waabi的说法,公司率先推出了一种具有类似人类推理能力的端到端人工智能系统,再与世界上最先进的闭环模拟器“Waabi World”相结合,Waabi World自动生成汽车在现实世界中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以帮助训练用于自动驾驶的模型。与之相比,其他大多数公司在训练自动驾驶技术时需要收集车辆在真实道路上行驶的数据,进行严格的道路测试会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Urtasun表示,其公司的系统具有令人震惊的泛化和处理未知的能力,训练效率更高,安全性也可以得到验证。Waab在新闻稿中称,新获得的资本将用于发展公司的商业运营并扩大公司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团队,包括开设新的得州自动驾驶卡车运输终端、与英伟达合作将NVIDIA DRIVE Thor集成到Waabi Driver中,以及为Uber Freight提供长期自动货运服务。Uber首席执行官Dara Khosrowshahi在新闻稿中称,“我们坚信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彻底改变交通运输,让未来更加安全、更加可持续。Raquel是该领域的一位远见卓识者,在她的领导下,AI优先方法提供了一种在可扩展性和资本效率方面都极其令人兴奋的解决方案。”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表示,“Waabi正在通过将尖端的生成式AI应用于物理世界来开发自动驾驶卡车。我很高兴能通过投资来支持Raquel的愿景。”黄仁勋提到,Waabi是由英伟达技术驱动的,“十多年来,我一直支持Raquel在AI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她解决不可能问题的毅力令人鼓舞。”来源:英伟达官网值得一提的是,在Waabi创立不到1年的时候,Urtasun就在英伟达2022年3月GTC Digital Spring会议上分享了公司通过AI加速自动驾驶技术开发的方案,并介绍了Waabi World。那时英伟达还未像现在这样“大红大紫”。今年3月,Urtasun参与了英伟达GTC 24。据了解,卡车运输占美国货物运输的70%以上。但近年以来,这个行业受到司机短缺、安全问题和供应链挑战的困扰,其中许多问题可以通过自动化和其他技术驱动的解决方案来解决。Waabi预计其人工智能技术还将在卡车运输之外的领域得到应用,包括人形机器人和仓库机器人。黄仁勋最新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将变得像汽车一样普及,他还预计机器人技术将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取得重大进展。 原文:https://m.cnbeta.com.tw/view/1435257.htm

Report

Unwanted commercial content or spam

Pornography or sexually explicit material

Hate speech or graph violence

Harassment or bullying

Other

育碧封杀日本历史学家 因其大骂《刺客信条:影》弥助

摘要:《刺客信条:影》公布后,其游戏性和次世代画面让人称赞,该作也是刺客系列首款使用光追技术的作品。尽管如此,在首部预告曝光后,这款游戏还是引起很大争议。 许多日本粉丝并不喜欢这部预告,他们不断吐槽,声称弥助根本不是一位武士(贵族阶级)。日本人在弥助路过时还向他鞠躬,这是对日本文化的不尊重。有一位日本历史学家更是在网上大骂弥助,这立即引起育碧的关注,并很快在推特上封杀了他。日本玩家非常珍视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因此他们希望育碧能更准确地描述过去时代。日本历史学家山本健二(Kenji Yamamoto)详细研究过日本历史,因此他的意见比其他人更有分量。他曾多次在推特上大骂弥助,引发争议。山本健二最近透露,在他说出真相后,育碧官方封杀了他。山本健二说:“《刺客信条》官方因为我说了真话,而封杀了我。我一直认为,弥助不是武士。”这些争论的焦点似乎是弥助的家臣身份。有人认为他是织田信长手下一名正派武士,但其他人却不相信,山本健二似乎同意后者的观点。有人甚至声称,《刺客信条:影》首部预告发布后,维基百科上的弥助资料被改,变为传奇黑人武士。山本健二提出了一些有趣观点,比如当织田信长被迫切腹自杀时,为什么弥助却被宽恕。该事件看起来很奇怪,这也增加他说法的分量。尽管如此,育碧还是决定封杀他,而不是置之不理。因为育碧坚持认为在描绘日本历史方面,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原文:https://m.cnbeta.com.tw/view/1435260.htm

Report

Unwanted commercial content or spam

Pornography or sexually explicit material

Hate speech or graph violence

Harassment or bullying

Other

《银河战士Prime 4:超越》正式公布 实机内容分享

摘要:自 2019 年重新启动开发以来,粉丝们一直在翘首期盼《银河战士Prime 4》的消息。任天堂终于宣布,《银河战士Prime 4:超越》将于 2025 年在任天堂 Switch 上发售。下面请看首部实机预告片,萨姆斯·阿兰将再次踏上冒险旅途。 她潜入了银河联邦研究设施,该设施正受到太空海盗的攻击。当萨姆斯穿过通风口时,该系列著名的视角和瞄准系统与变形球一起回归。消灭了一些敌人后,西拉克斯带着一些密特罗德从被毁坏的门中出现。预告片的结尾切入华丽、郁郁葱葱的户外环境,远处有一棵大树。这很可能是萨姆斯将探索的新世界,但我们需要更多细节。请继续关注未来几个月官方提供的信息。虽然《银河战士Prime 4:超越》将登陆任天堂 Switch,但它也有可能登陆这款主机的后继机型。后者将于 2025 年 3 月 31 日揭晓,据传将于明年推出。《银河战士Prime 4:超越》实机预告片视频截图 原文:https://m.cnbeta.com.tw/view/1435261.htm

Report

Unwanted commercial content or spam

Pornography or sexually explicit material

Hate speech or graph violence

Harassment or bullying

Other

奔驰大降价:“油车六折,电车五折!”

摘要:“再不努力,就只能开BBA了。”——一年前网友们的调侃,正一步步成为现实。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德系豪华品牌正在遭遇转型痛苦,多家厂商全部出现了在华销量下滑。以奔驰为例,今年一季度其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12%。中国这个最大市场表现不佳,也极大影响了奔驰的全球业绩。今年一季度奔驰营收同比下滑4.4%,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25%。 新浪科技发现,在销量不佳之下,奔驰多款车型开启了腰斩式大降价。一些油车车型出现了六折优惠,例如C200L的官方指导价为33.48万元,如今有经销商给出了20.27万元起的报价,优惠超过13万元;更狠的还属新能源车型,例如2024款EQB 260的官方指导价为35.20万元,经销商裸车报价直接优惠至17.60万元,相当于打五折,比油车的优惠力度更大。新能源车型售价出现“腰斩”“失望,买的没两年,奔驰C200L,当时落地37万,现在落地只要20多万,伤害了本车主的心”,在看到奔驰等豪华车降价的消息后,一位奔驰车主吐槽道。最近,在市场竞争压力之下,包括奔驰在内的BBA豪华车集体出现价格跳水。以上述车主吐槽的奔驰C200L为例,其官方指导价为33.48万元,在汽车之家上,有经销商给出了20.27万元起的报价,优惠超过13万元,相当于打六折。实际上,降价的不只是奔驰C级轿车,其SUV产品线价格也出现“失守”。奔驰GLB的官方指导价为31.19万-36.79万元,经销商的报价区间则为17.98万-23.58万元,甚至不到六折。奔驰GLC的官方指导价为42.78万-53.13万元,经销商的报价为30.08万-40.42万元,一些车型给出了最高14万元的优惠。如果说奔驰的油车还能坚持到六折,奔驰的新能源车型售价甚至出现“腰斩”。奔驰EQB是奔驰的纯电SUV车型,官方指导价为35.20万-42.80万元,经销商的裸车报价则为17.60万-25.20万元。其中2024款EQB 260官方指导价为35.20万元,经销商裸车报价直接优惠至17.60万元,相当于打五折,比油车的优惠力度更大。大降价之下,奔驰新能源车型的车主们可能心态也变得复杂起来。一位奔驰EQB车主提车之后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买了个别人眼里可能是冤种的杂牌电车,买这个车不敢发朋友圈,别喷我冤种和韭菜。”中国市场销量已大跳水大降价背后的直接原因,还是奔驰在销量上的表现不佳。根据梅赛德斯-奔驰公布的2023年的全年财报,2023年梅赛德斯-奔驰累计营收1532.18亿欧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145.31亿欧元,同比下降1.9%。销量方面,2023年梅赛德斯-奔驰轿车、货车销量达到了249.18万辆,同比增长1.5%。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在全球的销量为204.38万辆,与2022年持平。按地区划分,中国依旧是奔驰的第一大单一市场。奔驰乘用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73.72万辆,同比下滑2%。如果说梅赛德斯-奔驰2023年的日子还不算太难过,今年一季度,则迎来了苦日子。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实现营收358.73亿欧元,同比下滑4.4%;息税前利润38.63亿欧元,同比下滑30%;净利润30.25亿欧元,同比下滑25%。不仅是营收净利双双下滑,销量方面也可谓惨淡。2024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累计销量为56.84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为46.3万辆,同比下降8%。在亚洲地区销量为21.07万辆,同比下降15%。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为16.81万辆,同比下滑12%。对于在华销量下滑的表现,奔驰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始于去年四季度的零配件供应短缺及部分车型的换代爬坡对2024年第一季度的部分新车供应产生了影响,从而导致中国市场部分车型交付无法完全满足客户的即时需求。”同时,奔驰方面表示,相关供应情况已在今年一季度得到逐渐改善,未来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不过,这个理由恐怕并不能让外界信服。豪华品牌降价,不只奔驰一家值得注意的是,降价的不只是奔驰一家。新浪科技此前曾报道,从某宝马4S店了解到,官方指导价35.39万元起的宝马i3车型,如今已开始5折促销,价格直接“腰斩”。“宝马i3现在优惠后裸车是17万多,来4S店还可以进一步商谈价格……”而大降价的不只宝马i3,今年1月刚刚发布的全新宝马i5,经销商也给出了6万元不等的报价优惠。财报直接反映出此轮降价的初衷。根据一季报,宝马集团营收同比下滑了0.6%,利润同比下滑了24.6%;宝马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了3.8%。分析认为,部分品牌利润的下滑还是与中国市场脱不了关系。由于新能源的冲击和价格战的原因,它们在中国市场采取的都是以价换量的策略。而这种做法也无异于饮鸩止渴,曾经的豪华品牌,也正在失去高贵的光环。 文 | 新浪科技 张俊 原文:https://m.cnbeta.com.tw/view/1435262.htm

Report

Unwanted commercial content or spam

Pornography or sexually explicit material

Hate speech or graph violence

Harassment or bullying

Other

浩大工程第一步 米哈游投资的核聚变公司点亮等离子体

摘要:2022 年夏天,数亿元风险资金投向两家中国的核聚变创业公司,我们在科技专栏发文介绍了可控核聚变的技术进展、投融资情况。两年后,一座核聚变实验装置在上海临港建成,完成初步技术验证。它看上去并不宏伟,主体部分只有 3 米高,周围插满各种管道,用于输送实验用的气体、冷却剂和电等 “原料”。 启动它之前,要花几周时间把空气从装置中抽走,在内部创造出真空环境。然后周围的设施再花几周向真空室外的区域注入液氮和液氦,把它们的温度降低到零下 240 度左右,再给位于其中的超导体注入电流,形成强力的螺旋磁场。维持这样的环境,每个月要花 30 万元电费。能量奇点建造的核聚变实验装置洪荒 70。它的主要功能是实验,看造出来的设施能否成功点亮等离子体——气体、液体和固体之外的第四种物质形态——这是实现核聚变的最基础条件。工程师点击 “开始实验” 按钮后一瞬间,大量电子会沿着螺旋磁场轰击提前注入真空室中的氢气,把它们变成高速旋转的等离子体。同时,周围的装置向等离子体发射与其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波,把它加热到 500 万度。整个测试过程只持续了几十毫秒——还没有人眨眼一次的时间长。但为了实现这一瞬间的测试,米哈游、蔚来资本、红杉中国等投资的能量奇点花了 2 年时间、投入近 2 亿元人民币建造了这个命名为洪荒 70 的实验装置。能量奇点 CEO 杨钊说,这次测试验证了公司的技术路线可行,他们将投入数十亿元研发下一代装置——洪荒 170,在 2027 年建成,实现大于 10 倍的能量增益——即每输入 10 度电的能量,发电 100 度。目前还没有一个可控核聚变装置达到这个目标。能量奇点的新动向,是诸多可控核聚变多创业公司的进展之一。中国另一家核聚变创业公司星环聚能,也在去年 7 月建成第一代实验装置,并成功运行,正研发下一代装置。美国的核聚变创业公司更为激进,Helion 计划在 2028 年建成可以发电的核聚变装置,已经与微软签订供电协议;TAE Technologies 宣布要在 2030 年把核聚变商业化 ...... 至少有 4 家公司定下目标,要在 2030 年用核聚变发电。可控核聚变原理早已清楚,难点是工程早在造出核裂变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启动前,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核聚变的原理:两个轻原子核(比如氘氚)结合在一起,会释放巨大能量。第一次人造核聚变在 1952 年完成,第一颗氢弹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岛上空爆炸,威力相当于投向广岛的原子弹的 500 倍。轻原子核都携带正电,天然相互排斥。想让两个原子核碰撞、结合,需要合适的条件。首先得把它们变成离子体(液体、固体、气体之外的物质形态),并加热到至少 1 亿摄氏度,这样才能克服斥力、让原子核结合在一起产生核聚变——太阳表面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的区域,温度不过 1500 万摄氏度。所有的氢弹都是直接引爆原子弹来实现核聚变。但要用核聚变来发电,显然得用更温和的方式加热等离子体。现在已经有一些装置成功将等离子体加热到 1.5 亿摄氏度以上,但能坚持的时间不长,大多按秒计算。因为等离子体极度不稳定,就像不停翻腾的高温带电气体。反应堆需要将等离子体持续、稳定地压缩在一个有限的空间(Plasma Confinement),才可能让原子核频繁碰撞、持续释放能量。一位研究了 20 年核聚变的专家说,等离子体 “研究起来就是个无底洞”,会发生许多复杂的物理现象,目前还没有模型可以精确预测等离子体如何运动,只能想办法通过外力压缩它。持续研究最久、看着最有希望的是列夫·阿尔茨莫维奇等人在 1950 年代末发明的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以及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研发的惯性约束核聚变(ICF)装置,它们各自代表核聚变中磁性约束和惯性约束路线。欧洲托卡马克装置 JET 的内部构造。托卡马克(Tokamak)是 “带有电磁线圈的环形真空室”,名字来自环形(toroidal)、真空室(kamera)、磁(magnit)、 线圈(kotushka)这四个俄语单词的缩写。来源:JET在托卡马克装置中,原子被送进甜甜圈一样的真空环形通道,微波加热为等离子体。通道的每个方向都被不同形状的磁性线圈包裹。这些线圈通电后形成磁场,将 1 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压缩至一定密度、变成高速螺旋。美国科学家提出的惯性约束核聚变(ICF)装置则是模拟原子弹引发氢弹爆炸的过程:用激光或粒子束等冲击密封在特定空间中的燃料,创造高温和高压环境,从而实现核聚变。惯性约束核聚变装置部分内部构造。图片来自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目前人造核聚变持续最久的一次,来自欧洲多个国家联合投资的托卡马克装置 JET,去年底实现了 5.2 秒的核聚变,产生了 69.26 兆焦热量——19.24 度电。而且它消耗的能量,比它产生的能量多——还不具备商业可行性。完成这次试验后不久,JET 便被拆除,这座 1983 年建成的实验装置已经不是继续研究的理想载体。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建造的惯性约束核聚变装置,在 2022 年、2023 年两次核聚变实验中,用更少的能量生产出了更多能量,但他们并没有把启动激光器消耗的能量算进去。而且这个装置产生的能量只有 3.15 兆焦。如果高温能维持,等离子体按照设想保持高密度,核聚变就能可控地持续发生,一个与现有核电站功率相当、并且几乎没有任何放射性污染风险的超级核电站就诞生了。政府机构沿着这个方向积极推进核聚变研究,但效率低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超大型托卡马克装置 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整个装置高约 30 米,有十层楼那么高。这个由苏联和美国政府在 1985 年发起的项目承载着对冷战两方合作的希望,也是核聚变研究至今最有野心的一笔投资。理论上托卡马克装置足够大,就更容易用磁力控制离子体,从而实现效率更高的核聚变。ITER 的目标是把等离子体加热到最高 3 亿摄氏度,维持 500 秒的核聚变实验,每小时用 5 万度电的能量,释放出 50 万度电的能量。届时,可控核聚变距离变成现实近在咫尺。冷战结束后,俄罗斯财力有限、美国政府也在缩减核聚变研发开支。直到 2006 年中国、欧盟、日本、印度和韩国加入后,ITER 的建设方案才正式敲定。多国合作可以分担成本,但效率也会显著降低。ITER 预计要到明年才能建成,然后再调试十年,到 2035 年正式运行。ITER 项目波折几十年,让许多对核聚变抱有希望的人感到疲惫,“距离可控核聚变永远还有 30 年” 的调侃在此期间诞生。像 SpaceX 一样,先把政府当年做过的事再做一遍转机在 2021 年。商业公司的核聚变研究有了新进展,私营资本涌入。当年 6 月,成立 8 年的核聚变创业公司 Helion 宣布把等离子体加热到 1 亿摄氏度,实现了原本只有政府项目才能做到的壮举。5 个月后,OpenAI 的 CEO 山姆·阿尔特曼、PayPal 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等硅谷名流和风投机构向 Helion 注资 5 亿美元,创下核聚变领域融资纪录,与美国政府给核聚变研究的拨款相当。如果 Helion 能继续突破,他们允诺至少再投 17 亿美元。同年 11 月底,从麻省理工学院独立出来 3 年的核聚变创业公司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CFS)宣布拿到超过 18 亿美元融资,超过之前所有核聚变创业公司融资之和,出钱的是比尔·盖茨、乔治·索罗斯、Google、DFJ、Emerson Collective 等 30 个富人、公司或机构。投资者们认为 CFS 的突破前所未有。他们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做出了世界上最强的高温超导磁体,可以产生强度超过 20 特斯拉(T)的磁场,强度是 ITER 磁场的 1.5~2 倍。磁场更强,限制等离子体的能力就强,核聚变效果也会提升。他们的研究,让核聚变发展另一条路径彻底显现出来:建小型的托卡马克装置,也能更有效率地产生能量,不再需要像 ITER 那样,耗费大量材料和时间。这也是能量奇点选定的技术方向。新的技术进展和两轮大额融资,点燃了核聚变创业热情。根据核聚变工业协会统计,截至 2023 年 6 月,全球 40 多家核聚变创业公司从投资人手中筹集了近 60 亿美元。借助政府机构过去数十年的研究与新的技术进步和材料,创业公司建设小型的核聚变装置,只需要数亿美元就可以验证技术方向,装置的建设周期也可以缩短到 3~5 年。“用托卡马克装置实现核聚变已经非常充分,我们不需要做太多的科学验证或研究,只需要聚焦解决工程问题。” 能量奇点 COO 叶雨明说。在这个过程中,成本成了关键。他告诉我们,开始设计第一代装置时,技术积累不多的能量奇点考虑过把部分设计外包给一个参与 ITER 项目的科研机构,但因为对方要价太高转向自己设计。“不管是铜导体还是高温超导,物理原理是一样的。” 设计方案确定之后,他们靠多个核电领域发展多年的供应商造出了第一代装置:上海电气核电集团为能量奇点生产了洪荒 70 托卡马克主机系统的关键设备:真空室、杜瓦和冷屏。上海超导为洪荒 70 提供了全部的高性能超导磁体材料。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帮助能量奇点组装了洪荒 70。2024 年 1 月,能量奇点组装洪荒 70 场景。在能量奇点的规划中,建造洪荒 70 只是完成技术方向验证,“用相对短的时间、小的成本去验证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规避风险,再研发建造一台投入更大、性能更高的装置。”大多数商业公司都是这么做的。不同的核聚变创业公司选择了 20 多种不同的方案建造核聚变装置,都依赖过去几十年的研究成果,一步步迭代。比如 Helion 成立十多年已经把装置迭代到了第七代,2028 年给微软供电的核聚变是他们的第八代设施,目前还在设计中。“(与微软的合作)是一项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我们造不出来,就会受到经济处罚。”Helion 的 CEO 大卫·柯特利(David Kirtley )说。同一年,Helion 还与 Nucor 达成协议,计划在 2030 年建造一座核聚变反应堆帮它炼钢。用低成本方案建设此前政府巨额投资建设过的装置,然后再一次次升级迭代,是 SpaceX 在火箭、太空船上验证过的发展路径。差别在于,SpaceX 2002 年成立的时候,政府工程制造的火箭早已将人类送入太空、登上月球,建立了国际空间站。SpaceX 的大部分进展是以更低成本解决 NASA 解决过的问题,以刺激商业应用。而核聚变是大国政府努力半个多世纪也没能突破的难题,商业公司即便追上政府科研的进度,前方依然有难题。被 AI 驱动,也为了驱动 AI核聚变商业公司的一部分信心来自 AI 技术进步。目前的实验已经可以将等离子体加热到 1 亿度,实现可控核聚变。关键在于把核聚变持续下去,让它产生的能量远远大于核聚变过程消耗的能量。每次核聚变实验,科学家都需要事先凭原则和感觉准备好控制磁体的参数,每秒调整上千次电压,让磁场变化,尽可能避免高温的等离子体碰到真空室内壁,否则只有两种结果:等离子体温度下降,或者装置毁掉。不管怎样,核聚变都不会持续。AI 可以从历史数据(包括模拟的数据)中学习如何更好地控制等离子体。它学习过程跟 DeepMind 的 AlphaGo 学下围棋类似,先设定好目标——精确控制等离子体,达成后有奖励,否则会有惩罚。在一次次实验中,AI 或许会找到长时间控制等离子体,让核聚变持续下去的办法。2022 年 2 月,Google DeepMind 的一篇研究论文经过同行评审发布在《自然》杂志上 ,在瑞士等离子中心的托卡马克装置中,经过强化学习训练的 AI 一次可以控制 19 个磁性线圈,每秒释放上万次电压,控制等离子的水平远超经验老到的科学家们。Google DeepMind 研发的 AI 算法控制等离子体的情况。之后,用 AI 监测、控制等离子体的研究密集出现。普林斯顿大学今年 3 月发布论文,介绍了一种可以提前 300 毫秒预测等离子体是否会破裂的 AI 算法,辅助科学家实时调整参数,从而延长核聚变反应。DeepMind 也在持续优化算法。他们去年 7 月发布的一篇论文中介绍了新方法,把训练控制等离子体 AI 算法的时间缩短到 1/3,控制精度提高了 65%。一位中国核聚变公司创始人说,DeepMind 第一篇论文发布后,他们就着手复现它的人工智能模型,用到自己的项目里。它正在成为核聚变创业公司的标配。随着大模型变得火热,AI 和核聚变,这两个一同诞生于 1950 年代的技术,也有了更深层的联系。与传统的算法相比,运转大模型需要消耗更多能源。国际能源署(IEA)在今年初发布的报告中提到,使用一次 Google 搜索消耗的电力大概是 0.3 瓦时(Wh),而使用一次 ChatGPT 会达到 2.9 Wh。他们预计,如果不降低算法功耗,到 2026 年,运行大模型的数据中心消耗的电量可能翻倍增长,一年用电超过 1000 太瓦时(TWh)——大致相当于整个日本的水平。在整个世界向电动化转型,又希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时候,大模型推广让电力消耗增多,给全球电力系统带来了更大压力。亚马逊爱尔兰数据中心因为 GPU 耗电过多,已经在限制用户使用。一些公司将目光放在了核能上。比如微软已经着手招聘核能专家,希望用小型的核反应堆给数据中心供电。今年 3 月,AWS 购买了一个建在核电站旁边的数据中心。“未来的 AI 需要能源突破,AI 消耗的电力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 阿尔特曼今年初说,他认为核聚变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它激励我们加大对核聚变的投资。” 他是核聚变公司 Helion 的董事会主席。“当社会需要核聚变技术的时候,核聚变就能实现。”1950 年代,苏联的核物理科学家列夫·阿尔茨莫维奇(Lev Artsimovich)研究出托卡马克装置后这么说道。现在显然比以往更需要可控核聚变这样奇迹般的技术。题图:能量奇点建设的核聚变实验装置在运行 18.7 毫秒时点亮等离子体;来源:能量奇点。1957 年,人造物体第一次进入宇宙,绕着地球飞了三个星期。人类抬头就能在夜幕里看到一颗小小的闪光划过天空,与神话里的星宿并行。这样的壮举跨越种族与意识形态,在全球各地激起了喜悦之情。但并不是我们可能猜想的那种为人类壮举所感动的胜利喜悦。根据政治哲学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当年的观察,人们的情绪更接近于一种等待多时的宽慰——科学终于追上了预期,“人类终于在摆脱地球这个囚笼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人们总是根据技术探索,快速调整着自己对世界的预期。当科幻作家的一桩畅想变成现实,往往是技术终于追上了人们的预期,或者用阿伦特的话说,“科技实现并肯定了人们的梦想既不疯狂也不虚无。”今天这样的时候,多一点梦想是更好的。这也是《晚点 LatePost》启动 TECH TUESDAY 这个栏目的预期。我们希望在《晚点》日常关注的商业世界外,定期介绍新的科学研究与技术进展。这些可能关于一项前沿研究的进展、可能是对一个技术应用的观察,也可能是对一些杰出技术、乃至一个时代的致敬。这个栏目将从科学与技术的角度出发,记录这个世界的多样变化。在这个旅途中,希望读者能和我们一起,对这个世界增加一分理解。· FIN · 原文:https://m.cnbeta.com.tw/view/1435258.htm

Report

Unwanted commercial content or spam

Pornography or sexually explicit material

Hate speech or graph violence

Harassment or bullying

Other

《你的人生》开发商Tectonic也将被P社关闭

摘要:继《模拟人生》竞品《你的人生(Life by You)》被取消后,开发商Tectonic也将被P社关闭。P社CEO Fredrik Wester表示:“这对我们在Tectonic的同事来说是一个艰难而重大的消息,他们为《Life by You》的抢先体验版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很遗憾,随着他们唯一项目的取消,我们不得不做出关闭工作室的艰难决定。我们非常感谢他们为将Paradox带入一个新的游戏类型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你的人生》是Tectonic的首个游戏,该工作室成立于2019年,由EA前《模拟人生》Label Boss Rod Humble领导,位于美国加州Berkeley,雇佣了24名员工。该作原计划2023年9月登陆抢先体验,但后来官方公布了多次跳票,最终被取消开发。相关文章:类模拟人生游戏《Life by You》被Paradox取消 原文:https://m.cnbeta.com.tw/view/1435259.htm

Report

Unwanted commercial content or spam

Pornography or sexually explicit material

Hate speech or graph violence

Harassment or bullying

Other

Join kefu_004’s channel

Package

LV2($ 3.33/month)

Renew

11/07/2024

Total 3.33 FebCoins

Account balance

Recharge

Subscriptions can be cancelled at any time, and after cancellation, you will continue to have access to the content until the next billing cycle.

Send article

Everyone

Only Me

Everyone

Send CopyDone

Add File
FebBox
Other

Izumi Katsuyoshi

send message

Add File
FebBox

Photo Album

Jun 11,2021 13:33

Edit

View, comment and edit

View

Can view and comment, but not edit.

Comments

Block this user

Type a comment

0/400

After closing, the input will be lost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unsubscribe?

Speed 0.5 0.75 Normal 1.25 1.5 2.0

Time 15min 30min 60min

Voice

Microsoft Kangkang

Chinese (Simplified, PRC)

Chinese (Simplified, PRC)

Microsoft Kangkang

Microsoft Kangkang

Microsoft Kangkang

Microsoft Kangkang

Microsoft Kangkang

Exit Reading

Suspend